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

八月底的嶽陽,正是秋高氣爽之時。

“好,好!”

姜獲剛拾階走上承運殿前的長廊,便聽到大殿抑制不住的喝好聲,笑盈盈讓到一邊,叫沈漾以及一路上思緒有飄飛的王琳先進大殿,說道:

“韓大人、李侯爺的信報午前從宣州傳回來,趕著豫章郡王派世子楊帆後腳踏進嶽陽城,這時候殿下將信使袁大人、韓鈞召到承運殿,要他們二人將韓大人、李侯爺用計攻打郎溪、招攬顧芝龍的詳情,說給他與豫章郡王府的世子聽——也虧得這次是袁大人與韓鈞親自趕回嶽陽來,將諸多細節都說得清楚。”

“豫章郡王府的速度真是不慢啊!”沈漾那麽一本正經的人,這時候也忍不住揶揄豫章郡王楊致堂一句。

姜獲微微一笑,心想韓謙、李普是在跟顧芝龍談妥所有的投效條件後,才派袁國維、韓鈞趕回嶽陽傳報喜訊,而豫章郡王楊致堂的長子楊帆能趕在同一時間抵達嶽陽,說明楊致堂在得知赤山軍攻陷郎溪城的消息之時,便已做出選擇。

雖然談不上雪中送炭,卻也要比錦上添花好看一些,這也就怪不得殿下會待豫章郡王府的世子楊帆如此親熱了。

“沈大人,你們先到一步了啊?”鄭榆、鄭暢二人聯袂而來,看到沈漾、姜獲等人,興致高昂的招呼道。

遠遠看到韓道銘與張潮走進廣場,鄭榆、沈漾、鄭暢也都不急著進大殿,而是站到大殿之前等韓道銘、張潮過來,一起朝韓道銘拱手行禮,說道:“韓家前有虎子韓謙坐鎮江東,令安寧宮及楚州無計可施,後有韓老太公不墜大楚張儀之美譽,謀得顧芝龍及宣州諸家投效嶽陽——韓家滿門皆名臣啊!”

一幹人等熱情洋溢,好像以往對韓謙的強烈不滿及那麽多的微辭,在這一刻都煙消雲散,不曾存在過似的。

……

……

午後楊元溥吩咐一名小宦,將豫府郡王世子楊帆進獻的禮物,特地送一份到長信宮來。

這名小宦被清陽郡主喊住,學著楊元溥在承運殿內與豫章郡王府世子以及其他諸位大人的語氣,將大殿之內一派熱情洋溢的氣氛,仔細的描述了一番。

大殿裏一名嬤嬤站在清陽郡主的身邊,笑著說道:“豫章郡王府的世子,口口聲聲對殿下以叔王相稱,但我剛剛遠遠看到他那張臉,卻是比殿下還要老上好幾歲呢……”

“豫章郡王楊致堂乃是先帝長兄之子,都快五旬年紀了吧,郡王府的世子年紀又怎麽會小?”清陽看向杜七娘問道,“阿七,你可聽說過這楊帆多少歲?”

“我都沒有怎麽聽人說起豫章郡王府的事情,郡王府世子年歲幾何,卻是不知。”杜七娘剛剛被清陽召進大殿,才理清楚是怎麽回事,說道。

“小侯爺確實是要比殿下大上六七歲,今年應該都二十五歲了。”楊元溥派來的小宦站在一旁回道。

清陽走到楊元溥吩咐小宦送過來的禮物前,從鈿金朱漆盤時挑了一枚水潤透亮的羊脂玉手鐲,將杜七娘拉過來,將手鐲戴到她皓白似雪的手腕上,說道,“你的手腕真是漂亮,這枚玉鐲子合該是你的了。”

“謝王妃賞。”杜七娘有些不確定的看了清陽郡主一眼,語氣平靜的謝道,沒有清陽所期待的那種欣喜。

杜七娘性子是率真、清淡些,平時有閑暇時間,更喜歡醉心鉆研醫術、苦讀醫書,但人生經歷那麽多的坎坷、起落,心思又怎麽可能不通透?

杜七娘在潭王府,現在雖然差不多算是長信宮的專任女官,但清陽郡主在正式成婚後,有兩名她自小信任的蜀宮女官專程陪嫁到嶽陽來,特別是韓謙擅往金陵奪李普兵權之後,清陽郡主對她就明顯疏遠了。

在長信宮裏,所受拘束大了起來,兼之林海崢、馮繚等人又都隨韓謙前往金陵了,她的信息就變得比較閉塞。

杜七娘現在才知道昨天有信使趕來嶽陽,通報韓文煥老大人成功說服宣州刺史顧芝龍投效嶽陽之事。

加上豫章郡王楊致堂派世子楊帆到嶽陽來,潭王府上下都充滿於熱情洋溢的歡樂氣氛之中,但杜七娘還不清楚具體的情況。

杜七娘這時候見清陽郡主賞賜玉手鐲,心裏琢磨著有什麽事情叫清陽郡主對敘州的態度又微妙改變,但她也沒有多嘴試探什麽,更沒有不知分寸的肆意親近清陽郡主,收入手鐲後見沒有她什麽事情,便告退返回平時起居的班院。

“這妮子的心思始終落在敘州呢,收下這麽好的一枚鐲子,性子還那樣冷淡。”一個中年嬤嬤站在清陽身後,看著杜七娘離去的身影,皺著眉頭說道。

“她兄弟母親妹妹都在敘州,受韓謙之恩也重,要是一枚鐲子就能讓她忘乎所以,這樣的貨色,這長信宮裏還不夠多嗎?”清陽絕美的眸子裏鎖住一絲寒意,卻對杜七娘冷淡的反應卻不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