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

“驚聞韓大人與清陽郡主失蹤時,侯爺心焦如焚,擔心韓大人與郡主為賊人捋走,又擔憂韓大人手下有人懷不臣之心,要將韓大人獻給逆後徐惠討賞,派出緹騎四處尋找韓大人的下落,也因此扣押下不少韓大人的部屬。得知韓大人已經返回敘州,侯爺才知道是虛驚一場,目前將韓大人的部屬以及郭大人、周校尉派船送到宜陵,還特令曹幹先到敘州來知會韓大人一聲……”

韓謙在山上守墓服喪,渝州司法參軍曹幹到龍牙城後,也只能登山來見韓謙。

韓謙在蜀都時,見過曹幹兩次,當時曹幹在長鄉侯府任事,不顯山露水,但事實上他卻是神陵司在蜀地殘存的核心人物之一,長鄉侯與景瓊文等人的聯絡,以及長鄉侯府所暗中培養的人手,主要都是曹幹在負責。

曹幹年近五旬,枯瘦的臉龐上,一對三角眼炯炯有神,人也顯得精力充沛,絲毫不見老態,乃是長期修習拳腳、熬練身體所致,此時站在韓謙跟前,輕描淡寫的解釋渝州扣留迎親使團之事,仿佛真就是因為強烈擔憂韓謙人身安全而引起的誤會,又似乎那麽多人真就都是被渝州派人扣押下來的。

曹幹身後兩人,一人是其子曹哲,身穿素袍,卻像是一柄藏鞘的利劍,僅有隱隱鋒芒透出,另一人是追隨曹幹在長鄉侯府任事多年的弟子蔣漣,他們隨曹幹到敘州來,卻不是隨行扈衛這麽簡單。

硤州宜陵與荊州相鄰,皆在巫山以東、漢江以西、長江以北,即便目前還不清楚張蟓在荊州的態度,要將郭榮、周處等人送回敘州,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周處等人送到嶽陽或者朗州便行。

比較棘手跟難處理的是郭榮。

郭榮乃是安寧宮一系的宦臣,而韓道勛又是慘遭安寧宮的殘害,照長鄉侯的想法,曹幹直接將郭榮與周處等人一起送到嶽陽便好。

最後還是在周處等人強烈要求下,曹幹才決定先到敘州來見韓謙,再決定郭榮的去留。

韓謙坐在竹棚下,風從四面吹來,說道:“郭榮任由去留,其他人都直接回敘州來吧!”

不經過嶽陽或朗州,周處等人可以直接從宜陵渡江,沿武陵山西麓南下,直抵沅水江畔,再乘船回到敘州來;他都可以直接派船停留在武陵縣西的江岸,接周處他們回來。

至於郭榮,他雖然是安寧宮一系的宦臣,但終究沒有禍害他人的劣跡,甚至還出力掩護他們成功逃出蜀地。

韓謙既沒有殺郭榮泄恨的心思,也無意將他交到嶽陽接受處置。

“我從宜陵渡江來敘州時,郭大人找我說過,他好像也有意到敘州來。”曹幹揉了揉鼻子,看向韓謙說道。

“郭大人既然想到敘州,那也由他,敘州又不是什麽人間禁域,禁人出入。”韓謙不置可否地說道。

“除開郭大人、周校尉等人的去處,侯爺遣曹幹來見韓大人,還想著問聯兵思州之事可不可行,”曹幹眯起老練的三角眼盯著韓謙,問道,“我從武陵借道來龍牙城,聽說湖南行尚書省正式委托韓大人接掌敘州刺史,曹幹再鬥膽問一句,敘州可否也出兵參與對婺僚人的進剿?”

“聯兵思州,這需要曹大人親自往思州跑一趟,見過思州刺史楊行逢及楊氏其他人物之後便知。至於敘州出不出兵,曹大人沿辰水西進,看武陵山南麓進入思州這條小道有多險陡,便知道想敘州出兵,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了,”韓謙慢條絲理地說道,“不過黔江水道通暢之後,即便用丁壯背負著翻山越嶺,敘州每年還能將數萬匹黔陽棉布經思州送入蜀地……”

曹幹微微一怔,心想他們在渝州聯合思州楊行逢夾擊婺僚人,敘州不出兵出力,還要坐享打通黔江水道的好處?

不過,韓謙既然說武陵山南麓小道險陡異常,不利大軍通過,他都沒有派人親自走一趟,這時候也沒有話語權。

再說了,他們說服思州出兵的理由,主要也是打通黔江水道之後,敘州的布鐵茶藥以及渝州方向的鹽馬等能通過思州輸往各地、互通有無,思州不僅可以變得不那麽封閉,也可以通過征收過稅、市泊稅而坐收巨利。

對渝州而言,經略巴南,不僅將渝州所控制的腹地延伸到黔江中遊腹地,還將切斷川南山僚族人的私鹽來源,為徹底平息川南山僚族人的叛亂奠定基礎,為長鄉侯取代清江侯奠定基礎。

敘州出不出兵,都不是很重要,更多的也是指望敘州能有一個積極參與的姿態。

“那還要請韓大人派人代為向導。”曹幹說道。

曹幹對辰敘這一帶的山川地勢是真不熟悉,也希望實地走一趟,再去見思州楊氏更有底氣。

同時渝州與思州同處黔江的上遊與下遊,但除了私鹽販子往來外,官方並沒有接觸,曹幹也不覺得憑借渝州刺史府一封諜文,就能敲開思州楊氏的大門,即便敘州不出兵,拉上敘州的人過去,也能增添說話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