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

待接到信報,趙明廷出東華門趕到桃塢集,看到燈火通明的軍府治城之上,兵甲整飭,也是嚇了一跳。

當世禁軍及侍衛親軍,主要都是結合部兵制與府兵制,劃出特定的土地屯養兵戶,然後從這些兵戶裏征調勇卒,編入現役的禁軍及侍衛親軍,在州營等地方兵的配合下,進行主要城池及防線進行攻伐守禦。

兵戶雖然是終身制的,兄終弟及、父子相承,但要除了耕種田地外,還要自行籌備兵甲騾馬,負擔極重,因此不可能將所有兵戶裏的丁壯勞動力都編入現役。

那樣的話,整個軍制體系就會立即崩潰掉。

兵戶以輪訓、輪戍編入現役,平均每年的在役期在三到四個月左右,也就是說同一時間會將三到四分之一的在籍健勇編入軍中。

龍雀軍承擔對潭州的削藩作戰,一度征調逾一半的健勇編入營伍,雖然當初的考慮是為了保證對潭州進行削藩的突然性,但也被視為對龍雀軍所屬的兵戶壓榨過度。

好在戰事進行順利,戰果卓著且封賞極厚,沒有滋生怨氣。

而更極端的情況下,也會將絕大部分或全部的兵戶丁壯動員,都編入現役營伍。

不過,動員編伍是需要時間,當世通訊手段有限,兵戶又需要分散出去近田而居,一層層軍令簽發下去,通知大小屯寨,將分散的人員一層層收攏上來,完成兵甲發放、營伍的編整,到指定的地點進行集合。

即便以屯營軍府為單位進行內部集結,通常也都需要三五天的時間。

而桃塢集這邊,僅僅用了三個時辰。

而且這三個時辰,不僅近六千將卒集結完畢,甚至還完成對治城及周邊哨院關隘的布防,還將四萬多婦孺老小都收攏進秋湖山別院。

要不是趙明廷一直都安排人盯著這邊,他都深深懷疑三皇子一系早就有所準備。

趙明廷眉頭暗蹙,頓時便覺得很是棘手起來。

在任何一場政治驚變裏,大多數人都是騎墻觀望者,這一次的金陵城內外也不例外。

安寧宮原計劃是在牛耕儒、溫暮橋兩位樞密大臣的支持下先控制宮城、皇城,控制住樞密院、政事堂,再將九門城防接管過來,這時候就差不多能將金陵城內外的這些騎墻派、觀望者鹹服;繼而傳詔州縣,整肅金陵兵馬,便能對張蟓、楊致堂、杜崇韜等駐外、但家小眷屬都留在金陵城裏的大將施壓,迫使他們表態效忠於朝廷,到最後一步才會對擁有精銳、駐守藩鎮的二皇子、三皇子動手。

現在剛進行到第二步,連九門城防還沒有完全接管過來,鎮遠侯楊澗、誠意伯寇師雄等人都在城外關閉大營,拒接沒有天佑帝親筆簽書的敕書,這時候卻叫忠於三皇子的這部龍雀軍兵馬完成集結,成功卡在東城外的寶華山南麓以窺視東華門,這只會叫一些騎墻的派態度變得曖昧模糊起來。

至少在他們動用嫡系力量,將秋湖山踏平之前,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或許因此選擇觀望,而不是立刻對安寧宮及太子表示效忠。

也就是說他們想要不用兵戈就順利跨過第三步,已經變得不可能。

雖然目前除了寇師雄與楊澗兩部外,其他的禁軍及侍衛親軍都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抵抗情緒,但此時他們要敢調動這些兵馬進攻秋湖山,這些兵馬不嘩變投附過去,作戰也會極其懈怠,從而將形勢往更不利他們的方向扭轉。

只是徐明珍暗調往巢州受徐渚節制的一萬精銳,最快也要到明日午時才能渡江進入金陵;目前他們直接掌控三萬兵馬,要防備楊澗、寇師雄兩部異動,又要守九門及皇城,震懾住其他勢力,暫時也分不出占絕對優勢的兵馬進攻秋湖山。

難不成真要接受韓道勛的建議,跟二皇子信王、三皇子潭王進行一定程度的妥協?

趙明廷暗暗頭痛,但這麽大的事情輪不到他置喙,他只是負責將這些情報搜集起來,呈現到徐後及太子、牛耕儒、溫暮橋的案前,以供他們做最後的決策。

趙明廷剛派數人回城將最新的情報告之牛耕儒,這時候東面的天空露出一抹魚肚白,天地間仿佛沉浸在青澈的深水之中,有絲微的光亮將暗沉得令人感覺要窒息的夜色撬開一條縫隙。

突然間桃塢治城南面的正門轟然打開,數十匹騎士不要命的策馬馳出。

“他們要幹什麽?”趙明廷喃喃自語,但他在困惑裏也沒有沉浸多久,吩咐部下,說道:“活捉一人,看他們到底要幹什麽?”

一炷香後,數名職方司的密諜活捉一名剛出桃塢治城的騎士回來,將一封帛書遞給趙明廷。

展開帛書,看頁首赫然書寫《討逆後徐氏檄》數字,趙明廷大叫道:“不好,我們中了韓道勛那狗賊的緩兵之計,快準備馬匹,隨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