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

正值晚晴時分,韓謙與奚荏走回錦華樓南苑,看到夕陽余暉照在東苑的主樓之上,琉璃瓦鋪就的樓檐熠熠生輝,他們擡頭能看見好幾人正在主樓上憑欄眺望過來。

“真是討厭啊,恨不得一人一箭都射落下來,”奚荏咬著牙,恨恨地說道,“說是沒有什麽妨礙,但叫人整天這麽盯著,心情也是不爽……”

韓謙又擡頭陰翳往主樓那邊瞥了一眼,與奚荏往他的臨時居所走去。

“我們走後,你們留在長鄉侯府,又聊了什麽,這麽晚才回來?”馮翊看到韓謙,遠遠走過來好奇的問道。

“你今日立了大功,我跟長鄉侯討論怎麽給你請功呢。”韓謙開玩笑地說道。

不過馮翊今日確實是發揮了大作用,要不是他聽出長鄉侯妃的琴技與蘇紅玉一脈相承,韓謙就找不到突破口,“殺”長鄉侯一個措手不及,自然也不可能在長鄉侯方寸大亂時,刺探出這麽多有用的信息來。

“郭大人與鴻臚寺、宗正寺的官員聊得怎麽樣?”韓謙又問道。

“還能怎麽樣,還不是照章行事?”馮翊想到下午盯住郭榮與蜀國官吏商議迎親的情形,都忍不住要打哈欠。

“有沒有什麽值得特別注意的事情?”韓謙問道。

“下午有兩名宮裏的老麽過來,說是趙惠妃讓過來問商議迎親的細節,要求宗正寺的官員在籌備妝禮時,不可失了大蜀的禮數——趙惠妃不是清江侯他娘嗎,這麽熱心是不是有什麽問題啊?”馮翊說道。

“趙惠妃乃是一宮之主,這事情理應她過問。”韓謙輕描淡寫地說道,但他心裏清楚,蜀國是在神策軍及神陵司的基礎上崛起而霸兩川的,相信蜀國內部知道神陵司存在的人,絕不會僅有三五人。

這會兒郭榮走過來,韓謙便問了一些下午接洽的事情。

鴻臚寺卿韋群雖然是清閑官職,但作為九卿之一,品秩等同諸部尚書,他昨日是奉旨出城迎接韓謙,但具體日常接待以及洽談迎親婚娶之事,他就沒有再露面,而由一名叫宋鴻忠的通事舍人負責。

婚事倒沒有什麽好說的,畢竟蜀國主動提出來的,大楚也給予足夠的重視,洽談的重點是雙方互設貢館、互市以及裁減雙方在硤州夷陵、荊州的駐兵等問題。

蜀主王建控制東川的時機頗早,又搶在大楚之前,控制住巫山東麓的硤州夷陵。

雖然楚蜀雙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開戰過,但硤州居長江上遊,有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優勢,蜀國有鎮江軍一萬余精銳駐守於硤州夷陵,就令楚國極為難受,不得不在荊州駐紮精銳重兵防備。

削藩戰事籌備前期,蜀國將駐守硤州夷陵的兵馬增至兩萬人,金陵擔心蜀軍隨時會出兵幹涉,甚至有不少人主張軟化對潭州的姿態。

而在削藩戰事期間,張蟓率領駐守於荊州的精銳戰力,中前期都沒有發揮出什麽作用,一直等到長鄉侯使楚之後,才由張蟓之子張封率一部精銳渡江南下作戰。

雙方真要攜手合作,共同減少硤州、荊州的駐兵,對雙方而言都能每年減少十數二十萬緡國帑投入。

互設貢館、互派官員進駐方便聯絡,互市則是方便促進雙方貿易,都是雙方合作進入更實質性階段的標志。

這些事情,蜀楚都願意去推進,要洽談的主要是具體方式以及進行的程度。

韓謙大體了解過來今日洽談的細節,便回到屋裏,繼續研究縉雲樓這段時間搜集來的情報。

除了蜀主王建諸子以及蜀國朝臣間的矛盾,搜集的情報也包括蜀國當前面臨的軍政形勢。

這些情報除了縉雲樓密探刺探來的消息外,還有大量記錄川蜀風物人情的典籍、地方志及文人筆記文章,遠非韓謙晝夜之間就能徹底消化。

雖然韓謙一直都有刻意加強縉雲樓內部人才的培養,但真正有能力處理這些信息的人物,還是太少。

這也不能怨韓謙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以後世的標準衡量,真正有能力進行情報檢索及分析的人才,在當世無一不是鳳毛麟角的俊傑之才,韓謙手裏即便有幾個,也都獨擋一面雲了。

很多資料情報,韓謙在潭州時都有研究,但之前沒有想到會有機會出使蜀國,更沒想到他今日還要為長鄉侯在蜀國爭寵出位出謀劃策,之前也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研究得太深入。

不過,他現在要是對蜀國的情況沒有一個全面的掌握、了解,隨便就替長鄉侯王邕出謀劃策,只會破綻百出,也根本不可能獲得長鄉侯王邕的信任。

雖然長鄉侯、清陽郡主比較好唬弄,但他不能忘了長鄉侯王邕背後,還有景瓊文這麽一頭老狐狸存在。

在錦華樓南苑沒有條件做大型沙盤,韓謙便要奚荏將宣紙鋪滿書案,拿特制的鵝毛筆,繪出蜀國的山川地形,將一條條重要的信息直接標注在地形圖上,以便他對蜀國形勢有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