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

看著韓謙匆匆離去,長鄉侯王邕站在石橋之前,眺望他的背影,與身邊少年說道:

“楊元溥資質平平,卻有韓道勛、韓謙父子及信昌侯李普、沈漾幫他與謀大事,又有鄭暉、李知誥、周憚、高承源、郭亮等將為他攻城拔寨。這次削藩一戰,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潭州城,現在還知道沉住氣、緩攻殘叛以養實力,說不定楚主之位真就會落入他的囊中呢。清陽,你覺得楊元溥其人如何?”

“我的意見,什麽時候重要過?”少年幽怨地說道。

“怎麽不重要?清陽你的夫君,怎麽也得是一國之主才成,要不然誰能配得上你?”長鄉侯王邕笑道。

“要是楊元渥有機會登位,我豈非要嫁給那個昏碌不堪的病殃子作側妃?”少年對自己已經注定的命運,還是有著說不出口的不滿跟積郁。

“楊元渥嘛,楚國最終倘若是他登位,楚國必生大亂,到時候也非我蜀國之福。”長鄉侯王邕感慨說道。

“倘若梁國同時生亂,豈非更好?”少年湛然眼瞳猛然一亮,隨即又黯淡下來說道,“只是大哥你受清江侯猜忌,此次又主動要求出使楚地,楚地真要生亂,大哥你怕是更沒有容身之地。”

“我們蜀國實力弱小,梁強會伐蜀,楚強也會伐蜀!相比較蜀國存亡,我的生死事小,”長鄉侯王邕說道,“倘若你真能嫁給楊元溥為妃,心裏要記住,韓道勛、韓謙父子,或許才是我蜀國最大的威脅!”

“啊,”少年微微震驚的問道,“此番削藩,韓道勛、韓謙父子除了占住敘州之外,之後也沒有什麽耀眼的功績啊。攻打沅陵、武陵等幾次關鍵之戰,要麽是鄭暉指揮兵馬,要麽是信昌侯李普用文瑞臨之謀。”

“削藩一戰,看似信昌侯李普首功,但從鄭暉率武陵軍占領辰州,進窺武陵,到李知誥率龍雀軍精銳趕到沅江與武陵會合時,便已經決定了潭州馬氏的敗局。父王他也是在知道這事之後,才最終下決心要與楚和談。清陽,你說到截止那時,誰的功勞最大?”長鄉侯王邕問道。

“如此說,卻是韓道勛、韓謙父子經營敘州的功勞最大。”少年沉吟說道。

“是啊,韓道勛獻《疫水疏》,龍雀軍乃成,之後韓道勛遠赴敘州任刺史,很多人當時都不明其意,到今日再回過頭看這件事,你便知道有些人的謀算有多恐怖了!”

“韓道勛赴敘州任刺史之時,就已經在密謀削藩之事?”少年震驚的問道。

“要不然你怎麽解釋韓道勛當年會赴任敘州?”長鄉侯王邕朝西南方向看去,眼神裏充滿向往之情,輕嘆道,“老天卻是怎麽不叫我得這麽一個人物相助?”

長鄉侯王邕這些年將這層心思藏得極深,但這一刻心思抑郁,還是忍不住輕聲說了出來。

可惜韓謙不在這裏,要不然聽了長鄉侯王邕這話,知道搞出這麽大的誤會,多半要滿頭大汗的跟王邕解釋:大哥,真是誤會啊,這幾年那麽多的變數,誰他媽能未蔔先知到這一步啊?

“這或能稱得上神鬼之謀了吧?”少年感慨道,“緩攻之策,或許是韓道勛的授意,只是經韓謙的口說出來而已。”

“我原以為世間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人物,但事實如此,也不得不承認了,”長鄉侯王邕點點頭,認同少年的判斷,說道,“韓謙與其父相比,到底還是弱了一些,要不然文瑞臨也不會為信昌侯所用了。”

少年也是點點頭,他們與信昌侯李普等人接觸的時間雖然短,但還是能感受到柴建、李沖等人與韓謙的隔閡。

她心裏想,明明是韓謙在武陵城先捉住文瑞臨,結果卻叫文瑞臨為信昌侯所用,還立下攻陷潭州城的大功,要是其父當時在武陵城,定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少年與長鄉侯王邕乃是同母胞兄妹,即便受其父寵愛,但這些年也沒有少受嫡長子王弘翼的欺負,她心裏也更清楚胞兄王邕心裏的郁苦,眼瞳灼然,咬唇問道:“可否在韓謙身上多花些工夫,到時候請韓道勛為大哥謀劃?”

“以後或許能行,但此刻不要弄巧成拙,你要多將心思放到楊元溥的身上,莫要對韓謙有太多興趣。”王邕告誡道。

“誰對他什麽興趣了?”少年不滿的輕哼了一聲,說道,“大謀之人乃是其父,韓謙頂多有幾分陰沉心機罷了。而此等心胸狹仄狠戾之人,可以驅之用之,但除此之外,哪裏值得我多花半分心思?再說了,你也看過他手書的那幾封公函,字跡醜陋、用辭粗陋,與其父詞藻華美又言之有物的《疫水疏》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虧得大哥你前幾天竟然還邀他填詞,試探他是不是藏拙呢?”

韓謙要是這時候聽到少年的不屑之言,多半要忍不住抄幾首蘇東坡婉約詞砸她臉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