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

說是休息,回到裏院,韓謙也沒有辦法睡下,他拿出紙筆琢磨拉杆風箱的內部結構。

雖然他將難題拋給陳濟堂他們,但他這麽做的主要目的是強迫陳濟堂他們深入的思考,幫助他們打破墨守成規的桎梏,卻沒有指望他們真能在兩天時間內,將拉杆鼓風箱及猛火油櫃的內部結構想明白過來。

要不然的話,陳濟堂他們腦子一天不開竅,韓謙還一天不讓拉杆鼓風箱及猛火油櫃問世了?

奚荏對工造之事不感興趣,便先回屋睡覺去了,留趙庭兒這個誘人的小妖精陪著韓謙熬夜。

她倒想看看韓謙什麽時候會忍不住,將這誘人的小妖精連肉帶骨頭的吃進肚子裏去,也省得這小妖精動不動就向她耀武揚威。

拉杆鼓風箱內部除了利用單向活口控制風的進出外,還有就是利用拉杆板式活塞模擬風橐的擠壓。

道理想明白後,內部結構並不復雜。

而所謂的汲水器以及猛火油櫃在結構上,與拉杆式鼓風箱也是大同小異,主要是從控制風的進出,變成控制水及猛火油等液體的進出而已。

要說還有其他的區別,那就是材料選擇及外部形狀的不同。

鼓風箱不講究嚴格的閉合,汲水器有些小漏也沒有關系,而猛火油櫃要是有滴漏的話,易燃油物漏得到處都是,隱患就大了。

除了拉杆式風箱外,韓謙還要考慮新式鍛爐的結構以及風力鍛錘的結構。

雁蕩磯四野平闊,沒有高落差的溪河,為水力器械使用提供便利條件,但風力強勁,而在秋湖山別院建造水碓碎煤機、水磨、水排的基礎上,利用篷布造立式帆風車,即使將鍛錘接上風車的轉軸,實際上在當世也沒有無法跨越的技術難度。

立帆風車及風力鍛錘,看上去沒有實現的技術難度,但結構要比鼓風箱復雜得多。

而當世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手工鍛造、打造,也不是三五天便能做成,但韓謙提出的新式鍛造爐,相比較老式手鍛爐,只是加個相對耐火堅固的爐頂、重新設計煙道而已。

這麽做主要是使得工作槽半閉合起來,盡可能減少熱源白白的散溢出去而已。

韓謙將相關道理跟趙庭兒說透,繪圖之事,就由趙庭兒幫著他去做,這樣他就能省掉很多的事情。

三皇子不能久居城外,次日一早內侍省就派人過來催促,不得不趕在午前回城去,卻記得叫張平拿著永春宮的奴婢名冊渡河來見韓謙,叫他這邊從莊園挑選二十戶奴婢作為額外的賞賜。

韓謙也不可能將九百余戶奴婢都喊到跟前來一一過眼,只能照其父執輩的功績或聲望選出二十戶奴婢,當天下午張平就將二十戶、一百二十七口奴婢用船送入雁蕩磯田莊。

莊院裏的住所不夠,反正是奴婢,先用窩棚湊合著住。

這些人手除了補入蒸酒房、鍛造房、建房隊以及船幫外,還有額外湊出十數壯勞力,在現有開墾的水田北側,開挖溝渠圍墾圩田,盡可能在入秋退水後,能多種一兩百畝地的麥子。

韓謙給陳濟堂、杜家兄弟出的難題,兩天後也只有陳濟堂拿出方案。

雖然陳濟堂所給的方案,距韓謙親自設計的鼓風箱差距很大,相當冗雜繁復,但能夠手工操作往爐膛裏鼓氣,這便足以證明他家傳所學,確實不虛。

倘若不是遭受劇變,人生即便不及其父會因為四明山堰而名垂千古,韓謙暗感陳濟堂將來的成就,未必會在溧陽侯楊恩之下。

韓謙最後還分派杜家兄弟每天去郡王府縉雲樓,幫他抄尋書籍——這對杜氏兄弟而言也是一個深入學習的過程。

韓謙使陳濟堂擔當雁蕩磯的掌案工師,趙啟則協助趙老倌具體管理奴婢以及處理田莊內的繁瑣事務。

反正莊院裏皆是他韓家的部曲、奴婢,韓謙指派誰做事,不容他人置喙。

韓謙接下來幾天就留在雁蕩磯內,親自在新建的圍屋裏督造新的鍛爐。

受限於當世建造材料的缺陷,韓謙也不敢貿然去造大爐,至少要建也不會在雁蕩磯花巨資建大爐,最後將新爐半封閉室式工作槽膛控制在三尺之內。

這樣的話,雖說造不出大件的鋼件,甚至需要三只鋼件才能組裝出一只完整的精鋼弓弩來,但能大幅降低爐體垮塌的風險。

目前,作為試驗用爐也是足夠用了。

拉杆風箱畫出圖樣來,有熟練木匠在,打造起來就更容易了。

八月三日,雁蕩磯約一人高的新爐就正式升火,看到一堆木炭中升騰起來的火焰,很快就轉為純青色,韓家匠師激動得都要跳起來。

他們哪裏想要如此簡易的改造,變化會如此之大?

當世主要以看火色變化,粗略的估算焰溫。

常說爐火純青,實際上當世冶煉諸事能將火焰燒到純青色,就已經是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