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

李知誥、郭亮、鄭暉、周憚各負責一面城墻的防禦,其中以李知誥所守的東城防禦任務最重;鄭暉、周憚分守南北兩城,也是梁軍容易選擇攻城的要點,擔子也不輕。

郭亮守瀕臨淅川河的西城,河岸到城墻根留下來的空當狹窄,守禦任務最輕,與敘州營以及三皇子親領的侍衛營,承擔起來總預備隊的責任。

韓謙帶著田城、高紹、奚昌三人,登上東城,看到沈鶴、楊恩二人也都被三皇子請過來,正借著月色眺望東面的敵營。

雖是晴夜,月朗星稀,但十裏外的敵營黑黢黢一片,即便用望鏡也看不到有什麽動靜。

確認有一支新到的兵馬進入東面的梁軍營寨,是潛出城去的斥候剛剛返回來稟報,此時只是隱隱看到敵營的東面有綿延數百步的火把似龍蛇緩行,能佐證這點。

“東面這一片營寨,梁軍有多少兵馬進駐?”沈鶴指著城外黑黢黢的連續敵營問道。

“東面的敵營塢堡內,目前大約進駐不到三萬梁軍精銳。此外,梁軍在淅川河上遊也建了一座營寨,差不多有五六千兵馬,東面內鄉城也有五千多駐兵。要是今夜進入的這支梁軍,是從內鄉以東區域調過來的,那梁軍在淅川城外圍的駐軍,應該已經超過四萬五千人;梁軍還有從隨州、郢州擄來的兩萬多精壯民夫。”

沈漾耐著性子跟沈鶴介紹著淅川當前所面臨的險峻局勢,說道。

“之前我們雖然打退梁軍幾波攻勢,但梁軍前期的重心不在淅川,而在樊城,包括大批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前期也都主要集中在樊城,接下來我們才會迎接真正的考驗!”

沈鶴與楊恩從西邊進城時,並沒有看到梁軍在東面以及北面的部署,他看到守軍在城內軍容整飭,看到淅川城的城墻以及城內的屋舍也大多完整,還以為情形比想象中樂觀,卻沒想到梁軍主力前期在南陽盆地內的主要目標是攻下樊城,是打通南北夾攻襄州城的通道。

梁軍之前對淅川這邊的軍事行動,主要是圍困、限制守軍出入,大規模的攻城戰還沒有展開。

想到梁軍此時聚集到淅川城外圍的兵馬,已經是守軍的五六倍,後期還有進一步聚集兵力的可能,沈鶴進城後松了一口氣的開朗神色,驟然間又凝重起來。

“梁軍正大造攻城器械,想樊城都沒能抵擋住梁軍用四五十架投石機連續十數天的轟砸,城墻就大片垮塌,淅川城墻還不如樊城堅厚,我看淅川這邊還是要用計,先重挫梁軍的銳氣。要不然的話,淅川絕對守不到金陵援兵到來!”韓謙微微蹙著眉頭說道。

鄭暉進駐淅川城時,要比樊城還要殘破,之前的城墻都大片的坍塌,到處都是缺口。

鄭暉從四周強擄七八百老弱修繕城池,也根本不可能將之前的殘墻完全拆除後重建,只能做到修補缺口而已。

韓謙他們簇擁三皇子進駐淅川城,兵馬加上民夫,是有一萬兩三千人,但這麽短的時間,也只能在之前的基礎上,對殘墻進行加固。

實際上淅川城的城墻,結構還是相當的脆弱。

據左司斥候對樊城戰場的觀察,梁軍所造的牽引式投石機,放到陣前三四百步開外,百余人一起使力,能將二三百斤重的石彈,直接轟砸到城墻之上。

要是梁軍造三四十具這類的重型投石機,淅川最為堅厚的東側城墻,大概也支撐不了十天就會大片垮塌。

城墻垮塌後,沒有城墻守禦的楚軍,面對如狼似虎殺進來、五六倍於己的梁軍精銳,能支撐多久?

“韓謙,我知道你素來足計多謀,有什麽辦法能挫敵銳氣?”沈鶴像是溺水時抓住一根稻草,盯住韓謙問道。

韓謙之前是見過沈鶴幾次,但只是見過而已,實在談不上有多深的接觸,見沈鶴一副對自己知之甚詳的樣子,韓謙心想天佑帝應該確有額外的眼線盯著他及左司的一舉一動。

但此時不是去深思這個問題的時候,面對沈鶴的問題,韓謙只是微微頷首,他即便有什麽計謀,也不可能站在城頭公然討論。

“敵將韓元齊,乃許州節度使韓建之侄,頗受梁帝重用,他用兵穩健,怕是難有破綻露出來被抓住。”沈漾則是憂慮地說道。

奇策勝敵,史不絕書,但絕大多數的成功案例都建立在敵將驕縱輕敵或者敵軍本身就存在極大隱患及破綻的基礎之上。

除了最初強攻滄浪城、鐵鱷嶺受挫外,梁軍對荊襄地區的戰略意圖徹底暴露出來後,親自到內鄉坐鎮的韓元齊,這一個多月來在西線的攻勢極其穩健,僅僅是試探性的對淅川城發動了幾次進攻。

看到守軍作戰意志堅定,韓元齊便中止攻勢,在距離淅川城東面不到十裏的緩坡以及淅川河上遊出伏牛山南麓的峽口以及淅川河匯入丹江的河口,驅役民夫建造營寨,或利用前人所遺棄的殘寨修建塢堡,先穩固住己方的根腳,最大限度的將龍雀軍限制在淅川城內,難以大範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