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燒石

馮翊、孔熙榮翻山進入山莊,沈漾這時候才讓韓謙帶大家去看石灰窯的選址。

石灰窯選在田莊下面的一個溪灣處,這邊地勢較低,水流平緩,舟船能直接從赤山湖駛進來。

這裏原先就有七八戶民宅居住,這兩天都被遷了出去,七八棟民宅空了下來,範錫程那邊就當仁不讓,將這幾棟土房直接占了下來;還有一座三四畝地大小的曬谷場,地方還頗為空曠。

除了石灰窯外,還能繼續往外平整出大片的土地,韓謙走了一圈,暗感山莊可在這裏集中建一座較大規模的匠坊。

龍雀軍的屯營軍府就在山莊的南面,往後在赤山湖北灘修建房屋、築堤屯田,需要大量的工具。

乃至龍雀軍要真正的組建起來,兵甲戰械乃至兵將袍服,指望國庫撥付是不現實的,主要還是要屯營軍府這邊自行購買或生產。

韓謙就想著山莊建築一些匠坊,還是大有可為的。

韓謙現在不奢望能染指龍雀軍的兵權,但怎麽也要想辦法從龍雀軍身上吸點血下來,才不枉他冒這麽大的風險將《疫水疏》獻出去。

別人又怎麽知道韓謙心裏打的小算盤?

範錫程從江乘縣雇請的幾個燒石匠,都是黢黑精瘦的小老頭,臉皮皺得跟老樹皮似的,看到沈漾等大人過來,緊張連話都說不溜,好一會兒才搞清楚他們建窯燒石灰的辦法。

韓謙這些天看《考工記》、《谷明藥編》,裏面都有提到燒制石灰之法,但記敘十分簡略。

韓謙看書還以為當世人就言簡意賅這臭毛病惹人討厭,但問過範錫程請過來的這五名燒石匠,才知道當世燒制石灰,手段就是極其的原始。

用石塊或黃泥壘灶,在灶中鋪一層薪柴再一層青白石,壘加兩到三層後,悶燒一個晝夜,便能取用;更簡陋的,就是地上挖一個土坑堆柴燒石。

照這些燒石匠的經驗,每人兼采石、伐柴等事,一年差不多能燒三四十擔石灰出來以糊口。

不要說韓謙了,沈漾聽了都直皺眉頭。

照疫水疏所述,要想將疫情控制,這麽多染疫饑民,屯營廣及十數裏方圓,都要大量采用石灰滅殺溝渠及便溺中的蠱毒,每年沒有三四萬擔石灰,是不頂用的。

要用這種傳統的燒石法,差不多要上千名燒石匠才夠用,但現在將三四萬饑民聚集起來,就算能挑出上千名能幹重活的壯勞力來,但其他事就不用幹了?

“建大灶!采石伐薪等事,皆專任其人。”韓謙說道。

當世鹽鐵等業的工坊,已經相當成規模。

少府左校署之下,便有鐵工匠奴兩千余人以造兵械;而在海陵所設鹽場,更是多達兩萬余鹽戶專事煮鹽之業。

這兩項已經可以說是原始的工業體系了,而石灰在當世除了用作藥物外,僅有極少數奢貴,才會用來粉刷庭院,需求量極少,才還沒有較大規模的石灰窯出現,但不是不能出現。

雖然夢境中人翟辛平也沒有燒制石灰的記憶,但韓謙心想大體的方向不會錯。

幾名燒石匠面面相覷,他們所會的燒石手藝,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哪裏能說改就改?

只是在沈漾、郭亮、韓謙等人面前,幾名燒石窯也不敢說個不字,只是訥然站起來那裏,不知道怎麽應答。

而就算他們願意順從韓謙,也不知道所謂的“大灶”該怎麽建。

見沈漾也看過來,韓謙硬著頭皮將這事承攬下來,說道:“我這幾天在山莊這裏養病,建灶之事我來想辦法。”

韓謙完全沒有覺得著手主持建燒石大灶,是一種賤業;再說他不把這事承攬下來,不能安他父親的心,還不知道他父親要搞出什麽幺蛾子來呢。

韓謙說他還在告病之中,沈漾只是微微一笑。

三四萬染疫饑民亂糟糟一團,要梳理出頭緒來,千頭萬緒,即便不能將韓謙正式留在軍府這邊任事,韓謙此時留在山莊“養病”,又將建窯之事一力承擔過去,對沈漾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雖然朝廷傳言韓道勛獨子不學無術,但他這三四個月來在臨江侯府教授課業,三皇子楊元溥以及馮翊、李沖、孔熙榮等人,多如墜雲霧,唯有韓謙坐在書堂之中眼目清亮,明顯是他所教授的內容,韓謙都能聽得進去。

今日沈漾再看韓道勛所寫的《疫水疏》,怎麽也不會以為有如此淵博家學的韓謙會是一個廢才。

郭亮、張潛倒是頗為詫異的看了韓謙一眼。

韓謙也怕郭亮、張潛等人不耐性,當下就叫這五個燒石匠,先照舊法在匠坊這邊將燒石灶砌出來,還將郭奴兒那隊家兵子弟喊過來幫助、學習,等他們這邊做好準備工作燒第一灶石灰,他再過來參詳怎麽改建大灶。

接下來,眾人沒有再回山莊,沈漾而是跟裏正張潛商議,將他家位於秋湖山別院南面的宅院借過去,暫時充當屯營軍府的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