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淮南局勢

彭城外,兵甲蹡蹡,旌旗飄展。

這是朝廷調派南下的大軍,由徐世績統帥,半月前從洛陽出發,經兗州一帶時,消滅了徐元朗的殘部叛軍,又在彭城這裏整頓數日,得到補給之後,繼續南下。

即將渡過淮水,進入淮南地段。

淮南之地,有蘇州、江都等大城重鎮,土地富饒,物產豐富,在大隋時候,屬於漁民之鄉,每年為長安城和洛陽,提供上百萬石的糧食。

因此淮南這裏,地位重要,徐世績此次帶兵十五萬,要擊敗這裏的杜伏威、輔公佑、沈法興等叛軍,收復淮南與江左一帶。

不過,面對三位梟雄首領,徐世績感到心湧澎湃的同時,也倍感壓力。

這十五萬軍隊,只有六七萬人是參與過晉陽之戰的老兵,一部分是洛陽補給,還有在彭城一帶招募的新軍,湊在一起,兵馬雖然多了,但是良莠不齊,更像是烏合之眾。

徐世績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行軍途中,一有時間,就下令各軍虞侯、都尉等,加強訓練本部新兵人馬,武技方面短期內不可能大幅度提升,但至少懂得號角,鼓點,令旗,方陣走位等等,不能自亂陣腳。

邴元真拱手道:“徐將軍,彭城往南,依次是符離城,夏丘城,然後就是淮水北岸了,如今江北各郡州的郡守、刺史,都相繼依附了朝廷,只差淮南和江左了。”

徐世績分析道:“不錯,如今江北,齊魯之地,接連到洛陽,都相繼成為大華治下,各州刺史上表朝廷,舉城歸附,這是大勢所趨,如今只有淮南了,淮水南岸,是淮南郡和鐘離郡,這裏既有杜伏威的人馬,也有一些舉棋不定,想歸附朝廷的縣令和大族,聯合這些志士,相互呼應,那麽拿下這兩個郡就容易,只是江都郡,有杜伏威的大軍,硬仗會在那裏開始。”

在他周邊,跟隨著幾位將佐和軍務長史,有房彥藻、王君愕、韋義節、崔峻等人,與主帥徐世績一邊策馬行軍,一邊閑談著局勢。

“我軍已經派出斥候,度過淮水,去聯系一些縣令、城主,有意歸附朝廷的,都會紛紛響應,到時候拿下淮南郡和鐘離郡,就容易多了。”

韋義節擔憂道:“徐將軍,在淮南有三路人馬,杜伏威最強,駐守歷陽郡和江都郡,兵力達二十萬,有山陽倉儲備的糧草,兵強馬壯,加上丹陽的輔公祐,毗陵郡的沈法興,三面都是叛軍,我們一旦到了江都郡,就會面臨著西南、正南、東南方位的進攻,應接不暇啊!”

徐世績點點頭,這也是他最近一直感到棘手的問題,這裏可不光是杜伏威一支隊伍,而是有沈法興、輔公祐兩個助力,江南還有張善安、林士弘的隊伍,而且遍地占山為王的亂軍,盜匪橫行,在行軍時候都要注意,以防被一些亂軍截斷糧道,或是制造一些麻煩。

當然,如果能夠沿途清理掉這些亂軍和盜匪,或圍剿清除,或收編入伍,對淮南一帶穩定,會起到很好作用。

想到此處,徐世績神色堅定道:“本將軍已知曉,傳令給斥候營和巡騎衛,多派出斥候,秘密渡過淮水,密切打探淮南情況,隨時回報。”

“得令!”周圍將佐、都尉們,抱拳聽命。

……

江都城。

隋煬帝在位期間,曾派大臣在揚子江畔擴建江都,毗鄰觀音山、瘦西湖等景致好的地帶,建立了東城和羅城,兩城之間,風水最好的位置,建立了宮城。

宮城有四面有門,其中北門為“玄武門”,東門為“芳林門”,打開東門,便與東城相通。

在宮城內外建造了一批宮室、樓台、苑圃,完全江南園林風格,小橋流水,景致優美。

當初隋煬帝楊廣在大業末年,眼看各地形勢已經無藥可救,心灰意冷之下,帶著宮中女眷,朝中官員和禁衛軍等,南下江都,打算在這裏躲避風頭,對中原的起義軍混戰,各群雄自立的情況,視而不見,無心而談國事,不思北上,從而導致身邊的將領和大臣們對他徹底失望,由宇文化及、司馬德戡等人發動宮變,將之勒死,結束了戲劇化的一生。

不過宇文化及得勢之後,為了兌現給禁軍還京的諾言,無奈帶兵北上,放棄了江都城,在北返途中,遭遇了竇建德、李密的軍隊雙重打擊,由於宇文化及才能有限,威望不足,也沒有帶兵打仗的將帥,幾番征戰,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宇文化及在鄭縣稱帝不久,就被徹底圍殲,難逃被誅殺厄運。

這座江都城,當初留守了幾千人,但如今已經被杜伏威帶兵占據,成為他在江都郡的一個駐紮點。

“徐世績的兵馬,何時抵達淮水岸邊?”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站在揚子江邊的臨江宮頂樓上,憑欄相望著北面方位,詢問著身後的將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