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9章 人心與軍心

這一夜,唐軍大營一片愁雲慘淡,所有的士兵都清楚,他們被大華騎兵盯上了,就像狗皮膏藥一般,甩也甩不掉。

夜裏,他們擔驚受怕,要時刻提防著唐軍襲擊大營。不少將士臉色麻木,不知道明日該如何面對。

關於長安城被大華軍隊圍困的消息,士兵們都已經知曉,他們原本要回去援救,可是,現在他們覺得自己都需要援軍來搭救了。

騎兵盯上了步兵,如同羚羊群遇到了狼群,現在狼的數量少,還無法進行毀滅打擊,可是等狼群的數量增多,等待他們的只有是滅亡。

即便抵達長安城下,面對十萬大軍,禦駕親征的羅成,殘軍敗將,他們拿什麽去對抗?

所以,軍心一丟,士氣低落,每個士卒心中都有著濃濃的絕望,厭戰投誠的情緒在彌漫,唐國已經沒有了他們效忠的理由,作為貧民百姓的子弟,他們只想能活下去,讓家裏人活的更好,有地耕種,有衣穿,有錢花,僅此而已。

許多偏僻之地的男丁參軍,也是為了飽肚,家裏養不起那麽多人口,出來當兵可以吃飽飯,僅此而已。

劉文靜在自己的大帳內踱步,苦苦尋思破敵脫身之計,最後無可奈何。

大華鐵騎在一旁虎視眈眈,要逃亡都不可能,突圍出去,意義不大,無法救長安,唐國也是一個下場。

這時候,有唐軍將領來到劉文靜的帳內,史萬寶、段志玄、劉德威、王行敏等人,有跟隨李唐在太原起兵的將領,也有李唐攻克長安後,招兵入伍的小將,他們對唐國有感情,所以,都來詢問劉文靜該如何辦。

“劉長史,如今我唐軍四面楚歌,明日一早,等張鎮周元帥公布了消息,唐軍就散了,我們該如何做,是否要堅持到底,今夜控制張元帥,請他收回成命?”

劉文靜一愣道:“你們打算通過兵變,脅迫張鎮周元帥,繼續回去救唐嗎?”

史萬寶點頭道:“有此打算,不過,需要長史參考意見。”

劉文靜慘然一笑道:“我們只有四萬多兵馬,其中數千傷員,最快行軍速度,也需要兩日路程才能抵達長安城外,何況有敵兵阻截,估計三四日能到,但明日大華軍隊的追兵趕來,前後夾擊,我們四萬多人,恐怕連明天都撐不住,繼續趕路,還有何意義?”

其余將領沉默下來,也清楚眼下的絕境,垂死掙紮而已。

劉文靜說道:“諸位將軍,想一想,我們為什麽參軍打仗,跟隨李唐是看中李家父子有明君志向,加上天下大亂,諸侯爭霸,我們允文允武之輩,必須投靠這些梟雄才能施展抱負,然則真龍假龍混雜,我們如何能看透?都是各為其主而戰,身不由己。如今,形勢明朗,那大華皇帝羅成,才是亂世明主,拿下長安,關中和隴右、河西走廊,就能連接在一起,酷似當年秦國的實力,有希望能統一天下。”

文人最能忽悠,道理也多,正也是理,反也是理,自身辯解的借口最多。如果是武將,可能覺得這是背叛,還在一些文人口裏,那就是審世度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棄暗投明了。

這些武將聽了之後,頻頻點頭,似乎有些受益了。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在絕境之中,不做無謂之爭,這與投敵叛國完全不同概念,若是唐國在背後支撐,我們在前線打仗,老夫絕不會這與考慮,但眼下形勢不同了,長安保不住了,李唐最多會逃亡太原郡做地方諸侯了,失去爭霸實力,我們被圍困在此,向誰效忠?誰還會來救我們?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投誠,其實一點也不丟人,也不用違背本心,總不能讓四萬多無辜將士,跟隨我們陪葬吧,日後誰又會記得我們這群枉死戰魂?”

劉文靜娓娓道來,句句深入人心,其實這些武將內心也在掙紮,只是都是粗人,想不到這些細理兒,所以覺得本心過不去,聽了文人一躥動,大道理說開,頓時心結也就被解開了。

“那好,我們不為難張元帥了!”

“是啊,張元帥年事已高,這次出山,不求功名,完全是被唐陛下紆尊降貴去求賢的誠意所感動,出來坐鎮,防衛大唐,但事不可違的大勢下,他也無能為力了。”

幾名武將走出大帳,看著蒼穹掛著明月,心中的沉重感一下子減輕不少,仿佛身心跟著解脫了。

若能不死,誰也不想無辜戰死沙場,參軍目的,想要建功立業,庇蔭子孫,成為貴族。

次日的清晨,天微微亮,馬蹄聲大作,侯君集的騎兵趕來,對準了唐軍的大營西轅門,秦瓊帶領騎兵,在唐營東轅門出現,隨時有發動襲擊的可能。

不過,這時候,從東西轅門,各奔出數騎,是唐軍的斥候,這些斥候身上沒有攜帶武器,背後插的也不再是令旗,而是白布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