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以命搏生(第2/2頁)

“殺敵罷。”

沈雲也不多說,提刀上馬,之後便有五百奮武卒眾跟隨而出,直向對陣沖殺而去,令左右兩翼也分出三百余奮武軍眾,三路並馳,要將敵軍局限於正當中一路。

騎兵對陣沖殺中,這樣的配合其實談不上好,騎兵本身便是離合之眾,最重要的便是依仗機動力纏鬥遊殺,這種擺明陣仗正面沖殺太笨了。

但戰術是一方面,實際又是另一方面,奮武軍一路南撤的過程中,可以說每天都在與追兵糾纏對戰,多的時候每天甚至要有十余起戰鬥。雖然敵眾規模都不算多,但如此頻密的戰鬥,對人力、馬力的消耗實在太驚人!

最開始沈雲也是采取遊騎常規戰法,但漸漸就發現如此一來,即便人還能維持,馬力損耗實在太大。雖然此前攻下襄國一處馬營,得有充足的馬力替換,但一路行來,馬匹沒有足料飼食,再加上還要殺馬充饑,損耗也十分的嚴重。

所以在經過兩日後,沈雲便不再與敵人糾纏遊鬥,直來直去的沖殺,直接殺到敵人膽寒!如此一來,奮武將士們的傷亡也是陡增,過去這幾天時間裏,便有五百多名將士性命永久的留在了河北的土地上。

五百多人的傷亡,這對奮武軍而言絕對是傷筋動骨的損失了,甚至完全不遜於一場旗鼓相當、激烈大戰的消耗。此前於河南迎戰羯國同樣精銳的龍驤軍,奮武軍都沒有這麽大的損失,由此也可見一路行來的辛苦,蟻多咬死象,這規程一路,才是奮武將士在襄國斬功而歸後真正需要付出代價的地方。

敵方兵眾眼見奮武軍擺出如此沖勢,也是不免愣了一愣,那敵將自然不願意與奮武軍正面對沖,於是便喝令兵眾稍作斜行,直沖對方起跑稍晚的左翼,仍是打算側面遊擊。

但奮武將士並不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同樣迅速調整,不過兩矢之隙,便直接撞在了一起!而最初進行交戰的奮武戰卒,甚至都談不上與敵人有什麽械鬥角力,投矛甩手射空之後,直接揮刀人馬合一撞入了敵軍軍陣中。如此巨大沖勢下,完全無需別的搏殺技藝,馬匹直接就是頸斷骨折。

而在如此猛烈的沖擊中,馬上騎士自然也難幸免,沖在最前方幾十人,能夠生還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此悍不畏死的以命沖殺,能夠給敵軍造成多少傷亡還在其次,最重要的還是給人心帶來的那種震撼!

這一路出現敵軍,自然就是鄴地的守軍,他們常年與枋頭晉軍對峙,自然也是羯國主力精銳,兼有以逸待勞的便利,所以在開戰伊始,對奮武軍這一路跋涉遠行的疲憊之軍也是不乏小覷。

但如此遊騎對沖,仿佛一柄重錘直接當頭砸上,很快羯軍軍陣便因此而崩散開來,他們只是作為前鋒試探,又是主場作戰,實在犯不上如此直接的以命相搏,自然遵循本能的暫作退讓、稍避鋒芒。

兩軍交戰,論及兵力反是奮武軍還要落在下風。可是當下的戰場上,奮武軍三路兵眾卻如三柄標槍直接紮入敵軍軀幹中,頓時血花四濺!

遊騎自有離合之利,即便軍陣一時間崩潰,對於經驗純熟的騎兵隊伍而言,也能在高速的運動當中再次完成聚集。可是此刻,奮武將士卻完全不給他們再作集結的機會,直沖正面,銜尾於後,不求活命,惟求殺敵!

這一場戰鬥,持續時間並不長,甚至不足一刻鐘的時間,原本氣勢洶洶而來的鄴地敵軍已經消失不見。

而就在這麽短的戰鬥時間內,最起碼有五六百人馬拋屍在此,至於奮武將士們雖然傷亡算輕,但也有將近兩百人傷亡不定。甚至就連將主沈雲都在之後的追擊中因馬力衰竭直接被甩飛出去,半臥土丘之內,脛骨傷損,一直等到將士打掃戰場時,才被人攙扶上馬返回。

“收好那些袍澤遺骸,他們遠襲敵國、直搗賊巢,如今以命搏生,是大壯烈。日後歸葬誥園,該享盛大哀榮!”

饒是以將生死目作尋常,但沈雲仍是不乏哀傷。但眼下的他,真的不敢拍著胸口保證將所有將士俱都完好無損帶回枋頭,途窮之際,唯以窮厲孤膽、壯烈舍生,才有可能活得下去。遊弋求存,只會死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