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斬功待時(第2/3頁)

本身處境的尷尬,也讓薛濤在河東督護的職位上有些束手束腳,許多原本很簡單的事情都因此變得復雜起來。

河東軍府的創建,雖然沒有什麽大的波折,但小糾紛卻是不斷。薛家作為河東境域之內勢力最大、擁有部曲最多的武宗門戶,薛濤又被行台任命為督護將主,這難免讓鄉徒們有些遲疑不定。

因為河東地處要沖,舊年久經兵禍,流散在郊野的生民已經非常少。軍府想要創建起來,兵源主要便來自於各家鄉戶的私兵部曲。

但是鄉豪們都眼望著薛家什麽做法,薛家若入編部曲太少,他們自然也不願多出人力,薛家若編入部曲太多,他們又要覺得薛家是借勢行台並自仗家勢,打壓他們在軍府的存在,兼並他們的部曲。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河東軍府的建制簡直就是混亂不堪,最多時達到十幾座軍府擁擠於河東這狹窄地界中。之後經過薛濤多方奔走,努力說服,軍府的數量才被削減到目下的八個,且漸漸達於統一的規制,每個軍府領民六七千戶之間,甲士則有兩到三千余眾。

軍府將士並不屬於王師第一序列的戰卒,兼耕兼戰,只有當大規模戰事中正規戰力不足、或者說戰事就發生在地境之內,才會下發調令進行征發。

但軍府武備完整,對士卒戰鬥力的保持,要求也要遠遠高於一般的郡兵、鄉勇,所以除了特別農忙搶耕搶收的時節,幾乎一整年過半的時間都要集營操練。

薛濤身受行台恩重,兼之對於他們河東健兒英武也頗有自豪,並不滿足於只作為第二序列的待征戰力,同樣希望能夠在河東訓練出一支勁旅來回報沈大將軍的恩用,所以在這方面要求自然更加嚴格。

軍府將士雖然來自各家部曲,但主體還是薛家自己的家眾部曲,因此薛濤在軍府中威望倒是足夠,鄉士們或有牢騷暗怨,但也不敢直接挑釁他的威嚴。

可是訓練量加大之後,各種器械、軍資的耗用自然也會加大。軍府作為常備的軍事單位,自不同於地方郡縣的屯墾,資用方面半有自給,半要等待上級鎮戍的撥付。

河東督護歸於潼關鎮戍轄制,本身沒有作戰的任務,但耗用卻加大,這也不免讓潼關方面薄有微詞。畢竟陜西還有各方戰事,潼關兼領河東,也是陜西諸軍的一個後補基地,不可能專顧河東。

每次函文往來,述說軍資事宜,薛濤都是不免提心吊膽,擔心會引時流攻訐他貪得無厭,本身受惠行台、鄉資厚恤,卻還以養軍為名索取資貨供養他自家的部曲。

而他又偏偏不能以私財養軍,畢竟河東軍府是大將軍府明授旗鼓號令的王師軍伍,他以私財供養,算是什麽道理?

眼見薛強不忿於被自己指使去拜訪賀苗、曲送財貨,薛濤心中不免一嘆。他之所以要這麽做,其實也有太多無奈。真說起來,賀苗這個老胡誠是行台舊人不假,而他們薛家也是深受大將軍賞識信賴的後起之秀,真要論起勢力如何,區區一個賀苗又不被他放在眼中。

但他又不得不考慮更多,對於目下的他家而言,積財就是積謗。他雖然有十足信心,只要得到大將軍的授命驅用,必要銜恩用命,抓住機會勇獵事功。但若在此之前積毀銷金、積讒磨骨,他家可能連爭求表現的機會都沒有!

大將軍誠是欣賞恩授他家,但並不意味著他家就能有恃無恐。如果連這種非議詆毀都應付不了,承受不住,就算大將軍顧於情面、出面包庇,對他家肯定也是大失所望,不會再作更大的任用。

“你的年紀也不小了,往年自有親長遮蔽,也可無顧世事的捶打。可是之後要勇於自立,直當風雪,不可以庭門下籬墻爬藤自居。許多事情,即便你父不說,也該自有主見。世道不會獨獨加你縱容,橫沖直撞確是少壯朝氣,但瞻前顧後、思慮周詳,未必就是怯懦的表現。匹夫一怒,拔劍殺人,屠狗之輩都能勇為,這種勇猛,不值得驚嘆。”

薛濤講到這裏,臉上便也換上一副語重心長的表情:“你見或不見,世道艱深都是在陳,總有你咂摸品嘗的時刻。比起少壯孤勇,我倒更樂見你老而彌勇,初心無晦。少有無知之勇猛,壯有謹慎之周全,老有守節之純良,若能得此三者,我家或是風雨在途,也不會墮你手中。”

薛濤如此教誨其子,倒也並不是要為自己瞻前顧後、舉步維艱做辯解,他對這個兒子寄望甚高,原本是打算送入天中與館院少流往來共進。

但是隨著館院時名越重,收取學子也越嚴謹,兼之他家的確乏甚家學傳承,薛強始終沒有得入。他對此雖然有些失望,但世道顯途,非只一端,或許他的兒子真沒有入讀館院的稟賦,但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也未必就不能卓然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