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石國途窮(第3/4頁)

趙國雖然曾經是北方霸主,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早年跟隨石勒馳騁於河北的那些精銳舊卒們,在統一河北的過程中便傷亡頗多,剩下的那些在石虎南征的時候也幾乎一戰喪盡。

之後又是長達數年的分裂內鬥,雖然石虎最終勝出,入主襄國,但這個時候的趙國實力較之往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最起碼衰落了數倍有余。

否則憑石虎的性格,怎麽能夠容忍鄴城被一再攻破。特別是晉軍於河北的重鎮枋頭,更是直接插在石虎心頭的一根尖刺,令他寢食難安,做夢都想拔除。

可是手中沒有一支真正堪稱精銳的強大軍隊,令得石虎就算是有什麽雄心野望也根本無從實現。

要知道晉國那個對手,可不同於他們叔侄往年起家時所面對的那些割據一方的豪強與塢壁主們,可以分別瓦解、各自擊破。晉軍有著完整的編制、精良的武裝,強大的後勤,這都是他所接手的殘破河北所不具備的。

雖然接手河北之後,石虎也是窮索地方、征發丁力,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集結起數量龐大的軍隊,但是這樣一支新建之軍戰鬥力如何則實在堪憂。而且這支軍隊主要是由河北的晉民組成,一旦南面作戰,軍心能否控制得住也實在不可樂觀。

因此盡管晉軍兵臨黃河,一副咄咄逼人的強勢姿態,但石虎還是強忍下來,將軍事重心安排在了北方。

這樣做最起碼可以收到三個效果,第一是用兵於北,避免河北晉人受到南賊的鼓動、大批南逃,將這些河北丁壯掌握在手中。第二自然就是掃滅北面如鮮卑慕容氏這樣逆亂不臣的胡部,緩解邊患的壓力。第三則就是消耗北方這些不可信的晉人武裝,來換取邊地那些悍勇雜胡義從。

這幾個目標雖然很準確,可一旦施行起來,也讓石虎多受挫敗。雖然早在入主襄國之前,他便擊潰了遼西段氏的勢力,並將宇文氏也懾服,可是在向遼東進攻的時候卻非常的不順利。

一方面是由於遼東惡劣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每年可以用兵的時間很有限,過程中一旦發生什麽波折而延誤了軍期,可以說一整年的作戰都將無功而返。

另一方面就是物用的匱乏,石虎入主襄國後,雖然也接收了一部分舊年的殘留儲蓄,但是之後擴軍也是消耗巨大。再加上眾多壯丁被征發,也讓河北的勞動力大為匱乏,戰爭潛力嚴重不足。

而且遼東也不是什麽豐腴之地,甚至包括如今的幽州都達不到就地生產補給的要求,根本就做不到以戰養戰,諸多給養都需要由河北向北輸送。也因為這一點限制了遼地投入的作戰規模,很難集結優勢兵力進行大規模會戰。

一直等到自己真正作主時,石虎才察覺到他才能中的短處,那就是實在不擅長經營。往年他所以能夠統率雄軍,轉戰各方擊破強敵,那是因為有先主石勒坐鎮後方,給他提供軍用保障。

可是現在家國落到他的手中,他所能用的手段無非橫征暴斂、竭澤而漁,通過劫掠治下的子民私財才能維持住龐大的軍隊與頻繁的戰事所需。但他也明白這樣的手段是不可持續的,特別是南賊越來越壯大,已經很難再通過一兩場短期的戰事決出勝負。

如此一來,郭殷這樣的奸猾老臣作用便體現出來。

當整個河北他兵力所能覆及的區域早已經田野荒蕪、無從壓榨的時候,原本漸漸歸化的河北又再次滋生出一個個毒瘤一般的塢壁勢力,地方上那些豪強鄉戶又開始壯大起來。這也意味著石虎手中的權柄再被截取分拆,而他眼下因為有著更大的目標,暫時也沒有精力進行掃蕩。

所以他也只能依靠郭殷這些晉人,與地方上那些塢壁進行交涉,從他們手中摳出錢糧來維持大軍。而他本質上又不信任晉人,眼見著如郭殷此類狐假虎威的老賊權柄越來越大,偏偏又不能棄之不用,所以也只能抓到機會便敲打一番。

至於山西的被竊奪,又是另一番緣由。

當得知晉軍用兵於關中的時候,石虎本來有兩個選擇,要麽集結重兵南下攻奪青兗,要麽北上繼續掃平邊患。但當時北方的邊患壓力已經很小,慕容氏雖然還縮在遼東負隅頑抗,已經不足給北方造成多大的壓力。

但石虎在權衡諸多之後,還是選擇北進,這倒不是出於外掠的考慮,而是因為他漸漸感覺到自己權力被架空。

像統籌錢糧之類,不得不委托郭殷等晉人。而在軍權上,他也不能保持獨大,還有夔安等一眾羯胡耆老在一側礙眼。另外就是麾下軍隊中也漸漸有了一股新山頭,那就是他入主襄國之後所倚重的廣宗乞活軍,如李農等後起的將領們,漸漸做大起來。

所以之後北上,抵達幽冀之間,石虎便即刻捕殺夔安等人,算是消滅了這一股老人,之後又將乞活軍派到遼西,並將烏桓、宇文氏等胡部義從與乞活軍進行交叉擴充,大大削弱了這些後起將領們對軍隊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