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兄弟重逢(第2/3頁)

眼見婦人轉身返回關好了門窗,桓沖這才轉身離去,途中又看到那監事馮司,便上前說道:“我也不再隱瞞馮君,葵娘原是我家兄長愛妾,只因老母不喜,長嫂性妒,兄長戎事在外年久,無奈安置外邊。因是馮君所請,實在不敢私應,但此番關照之情,待我兄長凱旋之際必有厚謝。”

那馮司聞言後稍有愕然,然後便忙不叠表態不敢,待到桓沖離開後才冷笑一聲:“什麽戎事在外,不過罪戶余孽罷了。”

言雖如此,但他這心思也的確是淡了。

桓沖懷抱著那裝滿了銅錢的竹匣,一路低頭疾行,很快便回到自家坊宅,看到老母室中仍然燈亮,原本打算入內叩問,只是低頭看到懷內錢匣,臉上又流露出幾分糾結,末了直接返回自己居室。

桓沖這一路行卻沒有注意到身後陰影裏始終有一道佝僂身形一路尾隨,這身影一直望著桓沖行入家宅,又窺見左右街巷無人,然後匆匆行至庭前,面對著庭門深拜猛叩,口中嗚咽有聲,一直叩了十幾次,然後才起身弓腰,捂住口鼻飛奔而去。

這道身影自然是桓溫,早前江東清算,他雖然免於死刑,但卻被判徒役為奴。這也並不是沈大將軍特意關照他,許多涉事宿衛大多如此處理。他們這些作亂將士大多都是壯力,因此被留下一條性命,作為苦力役使。

此前兩年多的時間裏,桓溫一直在江北修築通往壽春的馳道。一直到了今年年中馳道修完,他們這一批役夫才又被征發到河洛勞用。

此前道途看到桓沖,桓溫也是吃驚不小,他入役之後關於家人消息便所知不多,並不知已經遷居到了洛陽。他們這些宿衛出身的役夫,多為在籍良家的出身,也都不敢逃亡連累家人,因此營禁倒也不甚嚴格。

況且幾年共事下來,桓溫性格不乏豪邁,罪卒中也有一些良友,懇求人為他稍作遮掩,這才能夠出營窺望。

其實桓溫也根本不必這麽小心,他如今樣貌體態較之數年前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人,蓬頭麻衫,形容枯槁,哪怕對面而立,家人都未必能夠認得出他。

一路擇荒僻小徑出城,夜中巡營兵卒也都有懈怠,桓溫趁機翻過籬墻匆匆行入自己所在營宿。有幾人睡夢中被驚醒,眼見桓溫返回,俱都好奇詢問桓大此行如何。

桓溫對這幾人深作拜謝,只是念及於阿葵娘子門下聽到桓沖與那娘子對話,又忍不住悲從中來,掩面痛哭起來。

“桓大你也不必哀傷,咱們勞役經年,縱有什麽罪過,也都在苦力償還。早前我倒是聽營主提起,待到洛陽營修之後,籌算事跡將要放免一批罪卒。你歷來能勞苦用,很可能也能入於放免之列,屆時自能與家人常聚……”

聽到桓溫這哭聲,帳內其余苦役也都難免心酸,其中一人便開口安慰道。

及後一段時間,桓溫這一批勞役又在洛陽周邊役用,雖然心中牽掛家人尤其那個無依無靠的蠢娘子阿葵,但桓溫也不敢讓同帳友人再為他多擔風險。

然而某日一紙調令,居然將他們這一批役卒調入城中勞作,且恰恰就在阿葵娘子所居住的坊區內。人若命途窮困,境遇得於絲毫改善都有莫大喜悅,桓溫至此才深有感觸,大概當年他們就算作亂成功,所得欣喜都未必比得上今次之大。

同居一坊之內,桓溫是迫切想要再見那娘子一面,但是那娘子一直深居簡出,幾乎根本就不露面。想到自己當年對這娘子由親昵轉為疏遠,桓溫更生剜心之痛,如今他自己都不得自由,更是無力改善這癡心娘子的處境。

但是幸在營居縮短,桓溫每日都將營中所配餐食積攢大半,待到夜深便潛出擺在那娘子庭下。役夫本就耗力,桓溫又是兩餐不繼,所受苦楚不免更大,但唯有如此,他才能感於自己與那娘子同分甘苦,心情反而得到安寧。

這一夜,桓溫又是悄悄離開營宿處,懷揣包裹在麻布中的餐食,借著夜色掩飾,匆匆行入庭中,只是還未及頓足,庭內兩側突然沖出幾名壯卒將他撲倒在地。

桓溫心內大駭,但也無力掙紮,髻發被揪住,面孔被死死按在塵埃中。

很快,那昏暗屋舍中火光大亮,而後便有幾個腳步聲響起,一個沉穩話語聲響起來:“葵娘,你來仔細辨一下,是否這名惡卒頻來擾你?若真如此,直接斬了,我自尋其將主理論!”

桓溫聽到這依稀熟悉但又分外陌生的聲音,原本將要吼出的求饒聲頓時卡在了喉間,牙關死死咬住甩入口中的亂發,更將臉龐主動埋於塵埃中。

一個更加輕盈的腳步聲響起,桓溫臉側更感受到火把靠近的灼熱,此刻他已經是緊張局促得瑟瑟發抖,偏偏手足脖頸俱被死死鉗住,根本就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