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止戈罷戎(第2/2頁)

聽到沈哲子的話,廳中嗡一聲便爆發出極為刺耳的議論聲,可謂人人色變,俱都不能安定。至於跟隨在大都督身畔的庾曼之臉色也是陡然一黑,雷車弩這種重械,失竊一具已經極為嚴重,怎麽大都督還要誇大事實?

沈哲子兩臂一展虛壓,待到議論聲稍微停頓下來,才又開口說道:“軍械失竊,人情難安,我也不諱言惜命,非唯重於此身,更在於不敢輕負王命。為江北軍民群情以計,絕不輕涉賊眾所布險局之中,因此盱眙便不做停頓,稍後便直往淮陰拜望郗公,還望諸位能夠見諒。”

眾人聽到這話,又能有什麽反對意見,他們甚至巴不得沈哲子趕緊離開此境,因為這件事當中所隱含的訊息實在太多了,多到讓人一時之間都無法盡數消化。

這會兒自然沒人譏笑沈哲子膽小怕死,誠如其人所言,若是沈大都督發生什麽意外,所引發的局面驚變簡直不可想象。可以說其一人之安危,便關乎在場人眾之安危,對自身性命的珍視,便是對江北穩定之重視。

所以在一番捧高誇贊之後,大廳中又響起許多破口大罵聲,咒罵那些盜竊軍械的奸賊。雖然他們各自也因梁公將要入主徐州而不乏忐忑,但刺殺這種念頭,真是想都不敢想,對於那暗中破壞穩定局面的奸賊也就尤其的痛恨。

又不乏人因於自身安危而計,詢問是否已經有實際的追查舉動,並且表態願意幫忙追查。

“雷車弩乃防守強械,每具弩身俱有鑄碼標刻,稍後我府下吏員會將遺失三具鑄碼公告諸位,也希望諸位能夠廣而告之,若有人能追查索獲,府下必有厚謝重酬!”

講到這裏,沈哲子便又嘆息一聲,說道:“惡事猝臨,執位者難辭其咎。究竟何人因於何念生此險謀,我其實是不願深究。今日眾位鄉賢於此匯聚,我也不妨一言有告,郗公久執徐鎮,勞苦功高,我年淺德薄,不敢奢望取代盡責,但唯有一事可明告諸君,自我入鎮之後,淮下徐邊將再無戎事擾民,籍民俱可止戈耕養,若有違背,無論老弱婦孺,俱可面斥相唾!”

眾人聽到這話後,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過後又爆發出一片盛贊頌德之聲。

沈哲子話還沒有講完,待到眾人稱頌聲稍有停頓,才又繼續說道:“正因持此仁念,即便盜械此等重罪,我也不願厲念窮逐,廣涉無辜。所以還想暫借諸君之口傳告鄉野,與隱匿賊眾做一約定,自此刻開始,無論何人作此惡事,大凡稍念鄉情不願引禍於眾,可暗作舟筏於無人之際投械水上順流漂出,我將不作追究擾民。”

眾人聽到這裏,又是一連串的驚詫之聲,過後不久便又爆發出一連串更加猛烈的斥罵聲,都道如此奸惡事跡一定要追查到底,不能輕饒兇徒。

而沈哲子卻不管群情激湧,繼續說道:“此刻開始,此約已經生效。我不願入鎮之初便以窮厲姿態示眾,還請諸位能全我義氣,即便途中撞見,請掩目避走。但若待我抵達淮陰之後,仍有賊徒持惡不改,那我也絕無姑息,必要追查到底,為鄉眾殺此奸賊!”

一番話語講完,沈哲子也不管在眾人心中激起多大的波瀾,即刻命人將在場這些鄉眾禮送下船,而後船只便又離開盱眙碼頭,直往淮陰而去。

船上,庾曼之還是沒能想清楚大都督這番舉動深意,皺眉道:“雷車弩明明丟失一具,大都督卻言三具,即便鄉眾不知,那賊徒難道不知?況且刺史府下不乏屬官知悉內情,如此宣聲,又能收效多少?”

“那賊徒就算心知,他敢宣揚於眾?此等兇事,父子尚要隱瞞,余者又如何得知?就算流言陰傳,難道比大都督聚眾宣告更有說服力?至於你們刺史府下一眾僚屬,不能謹守府庫已是一錯,若連自己口舌都守不住,留之何用!”

蕭元東聞言後便大笑起來,繼而攬住庾曼之肩膀說道:“今次意外,你們徐鎮上下難辭其咎,待到夜中,陪我潛入下遊放置械具,千萬不能被人察覺。待到失物次第歸來,群情自可安定。”

“可、可終究還是有一具遺失在外,那賊徒厲膽偷竊,未必就會輕易歸還啊……”

庾曼之仍是大惑不解,不能釋懷。

“若真失械盡歸,反而不算好事。”

旁側行過的田景聽到庾曼之這疑惑,陰惻惻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