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7章 持刀以迫(第2/2頁)

杜赫這一開場白,乃是老生常談,雖然引起共鳴,但也無濟於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重要是該要怎麽解決問題。

“往年災重,生民被迫離鄉。永嘉至今,將近二十載。淮上生民,離鄉困頓,不得不因於簡陋,雖多客居,但時至今日,有郗公高賢坐鎮,善加撫慰,民亦鹹安。此時若再斧鑿鄉野,只恐饑寒之災復起啊!”

徐州的問題,難就難在生民托庇大大小小的鄉宗,而那些鄉宗又彼此勾連牽扯,各自占據住規模不等的人口和土地,由此基礎組織起鄉勇兵丁。至於如今,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頑強的體系,想要從外部打破,談何容易。

“我等王臣,既領王命,自不可以民弊為功。生民既然慣於便利,也是上下欣慰。但若止於世風時俗,則又難免疏於王化。幸在各方鄉土,不乏鄉望賢長,若是任之督民職事,以其德澤鄉裏,應也是一善政。”

杜赫聞言後,便笑語說道。

席中徐州人等聽到這話,眸中俱都閃過異彩,就連郗鑒也流露出頗感興趣的樣子,開口問道:“督民職事?郡縣自有官長施政治民,鄉願卻優劣莫辨,使其督民,只怕有些不妥吧?”

杜赫迎上郗鑒的目光,開始講解起這所謂鄉賢督民的詳細舉措。

其實所謂的鄉賢督民,說起來就是閹割版的宗主督護制。

歷史上,北魏作為五胡之中的後起之秀,雖然軍事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但在漢化程度和統治基礎上,卻遠遜於內附已久的匈奴、羯胡,甚至都比不上在石趙羽翼下發展多年的氐羌,尤其是在基層統治方面,完全就是一片空白。

但是空白有空白的好處,那就是易於著墨,通過宗主督護制,從法理上承認那些各地塢壁、鄉宗的政治地位,從而快速構建起統治基礎。

其實這個宗主督護制弊病多多,所以當北魏站穩腳跟後,也一直在淡化這一政令的存在感,甚至由此基礎再有三長、均田等等創制。但不可否認,對那些地方鄉宗的承認快速構建起北魏的統治。

而沈哲子選擇引出這一政令,也是頗有無奈。較之北魏那種粗獷的統治技巧,他背靠王命大義,本無需對那些鄉宗加以顏色,甚至直接推行均田也無不可。

但他所面對的問題是沒有自主性,王命大義誠然是他的一個依仗,但反過頭來也是他的一個命門所在。尤其是隨著與皇太後日漸交惡,這會給旁人以更多的攻訐之處。

在石虎被徹底消滅之前,沈哲子身上這個王命旗幟絕不能說丟就丟,否則他就流於和兩趙一樣的叛逆地位。而為了避免江東施加更多掣肘,他自然需要掌握更多的籌碼,而這個閹割版的宗主督護制,便是他新的籌碼。

郗鑒在聽完杜赫的描述之後,一時間也是深深皺起了眉頭。雖然眼下徐州局勢已經如此,但那些鄉宗塢壁主們也明白自己沒有什麽法理上的正當性,是錯誤的。可是一旦予以法理承認,直接將他們納入統治階級中來,那麽隱患可就大了。

而且這一政令,甚至已經不再是向鄉宗妥協,簡直就是彼此同流合汙,直接將王命隔絕於外!且不說其他人聽到這一政令時感想如何,但郗鑒已經忍不住厲目望向沈哲子,若沈哲子真的想要推行這一政令,哪怕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再配合,自有徐州鄉宗豪強歡迎他入鎮。

少年大位,功勛卓著而又手握重兵,若再加上這一邀好鄉宗的政令,哪怕割據河洛以自立都有可能!

想到這裏,郗鑒示意沈哲子移席近畔,低語道:“維周,你是真的打算施行此令?這當中隱患弊病,難道你……若你意在於此,那我必不能……”

“郗公請稍安勿躁,眼下不過尚是在論罷了。往年人多非我寡情遠眾,因是也常退思己過,偶有此想,也都不敢專斷。今日道出請求斧正,也是為了探討是否可行。”

沈哲子笑語說道,而郗鑒看到他這一笑容,一時間也是略有迷茫,為這年輕人的膽大妄為而略感心悸。這分明是以此當作殺手鐧,逼迫台輔們給他大開方便之門。

昔年魏文曹丕為了能夠成功篡漢,以九品官人法而大邀各家眾寵。而這宗主督護,所面對的則是更加廣泛的鄉宗塢壁。雖然眼下尚是在論,而且以沈哲子過往對那些鄉宗態度也不難看出其人深知當中利弊,未必會予以施行,但凡事都有萬一。

持住此論,沈哲子就等於將刀架在中樞台輔頸上,逼得他們不敢再肆意幹涉北面事務。

“閑言無需多論,還是細論當下事務吧。”

郗鑒沉吟半晌,才擺手說道,不願就此問題再深想深談下去。他已經是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家,如此尖銳的問題,實在不願輕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