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9章 尚書仆射(第2/2頁)

結果,現在台內面對的問題是,用強沒人挑頭,談判則找不到對象,簡直就要糾結成一個死結!如果是往年,還可以利用方鎮之間的矛盾予以挑撥。可是現在徐州被淮南拉扯著才得大功,短期內是沒有可能翻臉的。而荊州那裏戰事還沒有結束,甚至就連更偏遠的交、廣,眼下都還在與成漢互有交攻。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政治上的博弈又怎麽會是一個死局。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台輔們還是發現了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召沈充歸都。沈充如今正在京府坐鎮,一來不是前線,二來距離建康也近,三來沈哲子就算要耍詐,也不能連他老子交涉出的結果都反對。

可是,如果召沈充歸都,又要以什麽樣的名義,又該給沈充安排怎麽樣的官位?

此前沈充主動放棄東揚州刺史,然後台中任命其人為揚州刺史暫作安撫。後來因為戰事需要,將沈充調至京府坐鎮,又加鎮軍將軍號。如果沈充的官位不作調整,就這麽調回都中來,難道真要將揚州本畿軍政事務一應付之?如果這樣的話,此前裁撤東揚州意義又在哪裏?難道就是為了增加沈充其人的權位?

所以沈充的官位,是必須要做出調整的,最起碼要將其軍權解除,這是一條底線!否則,父子俱掌兵,一者在畿內中樞,一者在外鎮強藩,幹脆直接向沈家投降得了!

可是,就算要調整,又該給沈充安排什麽樣的官位?貶職是不可能,且不說眼下是他們要主動爭取讓沈充歸都,單單沈充自己雖無外征戰功,也有內鎮維持局面之勞。

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台內反而沒有爆發出太激烈的爭執。因為眼下俱都已經認識到請沈充歸都乃是一個破局的契機,如果真的因此而鬧得太僵激怒沈充,索性幹脆不來了,又會將他們晾在這裏,一籌莫展。

所以,就算有人已經認識到,讓沈充歸都擔任台閣高位,或許就是沈家的訴求之一。但這會兒也沒有人再自作聰明的去阻撓,他們所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在各家能夠接受的程度之內,給沈充一個盡可能高的職位。

如果沒有了爭執,台內決事效率還是挺高的,很快,沈充的新職位就被擬定出來:以太子少保加侍中,歸都接替廣陵戴邈擔任尚書右仆射,直入台閣,並開府儀同三司。如此一來,雖然再無軍權在手,但卻直接成為台城執政之一。

這已經是中興以來,南人在中樞朝堂中能夠獲得的最高待遇,陸氏兄弟也不過如此。如果再上一步,那也只能尚書令或是三公加錄尚書事了。甚至因為有太子少保這一榮銜,較之中書令褚翜還要更高了半級。而且因為兼領侍中,近於樞機,可以說是誠意極大。

而且為了表示對沈充歸都的重視,甚至有人建議由太常馮懷攜帶詔令前往京府宣詔,盛請沈充歸都。但這簡直就是在開玩笑,太常乃是九卿之首,哪怕是真正的三公任命,也不需要太常親自出面宣詔。就算台中現在已經被掐住了脖子無計可施,那也不能如此毫無底線!

於是商議的最終結果便是,宣詔還是由光祿卿派遣謁者前往,但是跟隨謁者一同去的還有東海王司馬沖。東海王不帶正式的台命,但跟隨同行也是表示出台中足夠的誠意。

台中如此誠意十足,沈恪等吳人們自然也不會再去阻撓鬧騰。事實上沈充歸都確是他們的訴求之一,如今在台城中樞,最高決策層面吳人還是欠缺頭面人物。吳郡陸家雖然也屬於吳人,且眼下還有陸玩在朝,但終究跟以沈氏吳興人為主體的新起吳人團體尿不到一壺來。至於虞潭,已經是年過七旬的老者。

沈充正當壯年,而且又是帝宗親戚,更不要說還有沈哲子這樣一個讓人艷羨無比的兒子。其人歸都,必將能夠整合吳人在朝堂上的力量,成為一股不遜於任何一方的強大政治力量,直接參與決定江東朝廷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