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7章 逸少雅聞(第2/2頁)

王導對於自家子弟能夠廣泛交際,一直都是支持的態度,他家門第已是如此,子弟如果不是過於不堪,即便不能進望更多,守住當下的富貴傳承也是綽綽有余。

世家維系之道本就是與人為善,雖然沈氏南人門戶,但是父子俱有才幹,崛起已是勢不可遏。彼此都在這江東一隅立家,想要長久疏遠絕途本就不現實,終究要有所接觸。子弟們之間能夠保持一個融洽關系不斷往來,也並不是什麽壞事。即便不慮當下,後代總有興衰,保持這一份交情,或許未來就能拉扯一把。

當然並不是說王導就完全沒有了門戶之見,對於沈氏的崛起他心內也確實有憂慮,並且一直在想辦法稍作遏止。但這已經是另一個層面的交手,如果因此而令兩家子弟都相識彼此為仇寇,則又大可不必。

王羲之聽到太保並不反對自己往來沈園,心裏也有幾分高興,如果太保不願意讓他去,他心內縱有不滿,也不好再毫無顧忌的往來穿梭。

“人如果不能親近相昵,只憑道途聽來,所知終是太淺。對於駙馬此人,往年我確是心存薄視,總覺得荒土難養英邁,時人譽之過甚。但幾日親近下來,也確是有所改觀。駙馬此人確是拙於雅趣,但卻長於機敏應變,兼之氣量不乏宏大,由此已能勝過旁人許多。有此一端可取,雖然不能為良師,但卻可以為良友。”

王羲之又講起這幾天接觸之後,他對於沈哲子的看法:“譬如筆法一道,伯英章草已是此道至極,人窮一生莫有能出其右者。但若能博覽各家,融會於中,書成一脈,未必就遜於前法。駙馬此人,雅好善從,聞賢而追,這一點與我意趣倒是暗合。”

王導聞言後便是哈哈一笑,他對沈哲子這個人自然也有自己的認識,倒是沒有必要在晚輩面前講起。王羲之這個年輕人確是家中難得真正有雅趣風骨的子弟,但庶務非其所長,也沒必要一定要限於一用,由其發展,來日成就未必就短於別者。

“逸少性有長長,今日一談,確是讓我大慰。”

眼見王羲之臉上隱有倦色,王導便也不再拉著他作長談,又說道:“江思玄之事,確是我家有虧。若不能解決好,來日黃泉有見,我要愧對其父。逸少若是有暇,不妨將思玄再請來府上,我要與他談一談。”

王羲之聞言後便笑語道:“太保倒也不必再因此事勞心,剛才見面,我已經指點他往沈園一行。王藍田癡愚之輩都能得駙馬善助,江思玄若是前往,必定也會此行不虛。”

王導聽到這話,當即便有些啞然,他願意自家子弟擴大交際面不假,但並不意味著就樂意眼見時人往沈園蜂湧啊!

沉吟少頃之後,王導才幹笑道:“我家園墅未必不美,我倒是樂見子弟擁眾暇遊竟日,各得所樂。”

王羲之聽到這話後,心內卻有不同看法。他樂意往沈園去,並不意味著就樂意將人都往自家請來。況且就算是沈園中那也是賢愚並存,他只樂於同寥寥幾人交往,至於那些癡愚之輩,實在懶於關顧,更不要說在自家接待了。

不過今天跟太保談話氣氛很好,王羲之也就不再多說破壞這氣氛,敷衍一聲便告辭離去。

目送王羲之離開之後,王導又在席中默坐片刻,而後才開口道:“將雷氏傳來!”

他要維持住台中乃至於整個江東的局面,已是非常心累,家事尋常也懶於過問。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就樂見家事一團亂麻,府外又是醜聞頻出。尤其更有深憂的一點,那沈家子頗有螺殼之中暗塑乾坤之能,有時候鬧出來的陣仗讓他都頭疼不已。

家大業大,人多口雜本就是一樁難處。王導更不願見家人少於約束,遺人確鑿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