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0章 大勢已定(第2/2頁)

他是要借庾條去影響庾亮,由庾亮在中書動議轉為一個政治問題,然後再借助隱爵所裹挾的這些僑門人家向南施壓,加上沈家往北發力,應該能撬得動吳郡這一個僵局。各方齊齊施力,加上拉攏分化吳郡本地士人,此事大有可為。

如此多的力量參與進來,沈哲子自然不奢望能如自家在吳興那樣通盤掌握,只要能分享到江南水道便捷的好處,於他而言便心滿意足了。況且這江南水道,南北兩端他家都有話語權,吳郡水道只要暢通起來,他就有足夠的手段予以施加影響。

庾條亦知水道便捷對於貨運周轉的意義,他倒不清楚吳郡水道具體通航情況,但沈哲子既然提出這個問題,他就不敢等閑視之,拍著胸脯保證一定盡力促成此事。

明明是大家都能分享好處的善事,推動起來卻諸多障礙,沈哲子心內也覺苦悶。其實這種大規模的水網工程,最好能置於強力一家予以掌控,如此一來能夠統籌調配,也能得到妥善的養護維持。

江南水路雖然發達,但卻不能形成極大的戰略優勢,這是因為東吳以降,南六朝掌權者或因時局不穩、或因權柄不夠,能夠修整的水道或是一時、或是一地,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自然也難將潛力完全釋放出來。

這件事情上,沈哲子亦不敢操之過急,須知就連隋煬帝那種乾綱獨斷、大權獨攬的帝皇,都因運河而飽受爭議,間接斷送了一個大好時局。但運河的意義之大又無需贅言,中唐以後朝廷得以苟延殘喘續命,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運河源源不斷的輸送江南錢糧以維持局面。

一番暢談,不知不覺便已經到了傍晚,庾條倒是想留下來秉燭夜談,繼續傾聽沈哲子的教誨。然而沈哲子卻作懵然,並不出言相留,於是庾條便只能意猶未盡告辭離去。

又過一夜,天還未亮,庾條便再次登門,除了繼續商討隱爵改制的問題之外,也帶來了台城最新的消息。

“哲子郎君,大喜事!丹陽張氏自保乏術,已經不足為患,帝婿之選再無疑難!”

剛一進門,庾條便大笑著對沈哲子說道,神態間似乎比沈哲子這個當事人還要高興得多。於他而言,沈哲子娶了公主,便成了他的甥婿,彼此也算結親,聯結自然更加緊密,可以更加無所顧忌的共商大事。

庾亮手段這麽快對張氏發難,沈哲子倒不覺得意外。這件事情,庾亮亦能得利不小,重歸台中抖擻威風,再立威嚴,示好方鎮同時緩解僑門怨氣。

再聽庾條詳談台中昨日發生的事情,沈哲子心中更無疑難。不過對他家而言如此大的喜事,卻要由別人口中得知,終究有些不爽,繼而便考慮起來要將自家人送進台城。未必需要掌握多大權柄,關鍵時刻能夠向本家傳遞消息,並且獨立於各方之外表明自家對事件的態度,眼下來說便已經足夠。

沈家如今在都中為官者不少,但真正能在台城參與大事、出入無禁的卻幾乎沒有。他的族叔沈恪入都後雖有散騎常侍加銜,但距離這種層次的動蕩之源卻仍太遠,能聞者也是道聽途說,難免疏漏。

得知這個消息後,沈哲子一面派人往吳興本家送信,一面通知建康老宅的自家族人們。既然事情已經有了結果,下一步便是要為迎娶公主而做準備了,諸多禮儀他一竅不懂,尚需要都中族人們幫忙。

事情終於得到解決,沈哲子也松了一口氣。為了今次備選帝婿,家中許多都該他親自過問的事情都暫時被擱置,早早娶了公主早早回家。建康雖好,對於眼下的他而言卻非善地,等他下次再來,希望能有另一種姿態。

都中權貴高門雲集,如此大事根本隱瞞不住,況且也沒有隱瞞的必要。隨著庾條登門通報消息,接下來沈家便是客似雲來,訪客幾乎踏破了門檻。沈哲子更是忙得無暇抽身,無暇再去想別的事情,從早到晚迎來送往,臉都笑得有幾分僵硬。

入夜之後,沈家仍是燈火通明,亮如白晝。沈哲子正在席上招待賓客,門生卻突然來報丹陽張氏的張沐等幾名族人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