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連鎖變化(一)

第二天,偵察部隊果然趕回來了。見到朱洪武在,偵查排長立刻說道:“司令,我們偵查的結果,這幫蒙古軍正在北方大肆抓人。”

“抓朝鮮北邊的人?”朱洪武大為訝異。

“是的。”偵查排長答道。接著排長就開始描述起所見。那些穿著獸皮的女直人分隊行動,帶回被搶來的高麗人。在集結地會有穿著蒙古皮袍的蒙古管事。管事指向那些年齡較大,看著很瘦弱的俘虜。女直人將那些蒙古人眼中的殘次品帶到外圍遠處,一狼牙棒砸殘次品的天靈蓋上。

這樣的集結地不僅是一個,從平壤以北那些女直和蒙古人正在拼命抓人。現在這幫人已經開始脫離平壤,每過一地就如蝗蟲過境,留下了成片與成堆的屍體。

“嘖嘖!”朱洪武忍不住咋舌,“準備追擊。”

“怎麽追擊?”參謀長詢問司令的意思。

“準備在鴨綠江上設置巡邏船隊,在鴨綠江靠南邊的地方建設炮樓,不允許女直女人或者蒙古人通過。”朱洪武給了他的方案。

參謀長聽了之後臉上表情尷尬,這些都是長遠謀劃。等完成的時候,只怕女直人已經跑了。但是參謀長都是聰明人,他很快就感覺到朱洪武的想法也許並不是要追上女直人,奪回被擄走的高麗百姓。在朝鮮半島南邊的平原地區被蒙古軍反復掃蕩之後已經空無一人,只有躲進深山裏面長期生活的人才幸免於難。估摸南邊剩下的高麗人大概還有五六十萬。

朝鮮北方本是中華故土,奈何這些人六百年沒處於中華管理之下,就如同陰山以北的地區沒多大區別。在陰山以北,宋軍並沒有采取感化措施。

女直人並沒有長期留在朝鮮的打算,論起土地的肥沃,朝鮮遠不如遼東。他們就這樣掃蕩著朝鮮北部,用抓來的奴隸從蒙古主子手裏換取各種獎勵。蒙古這邊的收購者們很滿意於自己的收獲。奴隸們被繩子捆成大隊,沿著已經熟悉的道路向北。沿途有許多屍骨作為路標,兩年多來蒙古人通過這條道路向北方輸送奴隸。

趙官家同樣得到了消息,在消息中朱洪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現在遼東地區已經再沒有能被蒙古與女直人禍害的存在,大宋需要十分小心’。

趙嘉仁能理解朱洪武為何坐視女直掃蕩朝鮮半島,換了他的話大概也會做同樣的選擇。於是趙嘉仁給遼東軍區發了份電報,‘遼東地區軍事風險大大升高’。

之後趙官家的精力就轉回到南方這邊。趙嘉禮已經護送太上皇與太後的靈柩返回杭州,趙嘉仁則提出了‘復古葬禮’的建議,這下倒是震動了朝廷。

所謂復古,對於那幫文人絕不是恢復到虞夏商周。真正在虞夏時代,便是君王的埋葬也挺簡樸。找個地方挖坑深埋,地面上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排場。當年孔子的老爹在魯國是有名的勇士,下葬的時候采用傳統模式。以至於只有埋葬的人才知道具體位置。孔子的母親去世之後,找到埋葬人,才能準備找到埋葬地,掘開老爹的棺槨,讓夫妻兩人合葬。

如果是二十年前提出這麽一個建議,趙嘉仁估計無法獲得支持,現在的輿論明顯對趙嘉仁有利。大宋的皇家陵寢已經遭到了兩輪殘害。北宋覆滅,金兵對北宋皇陵大加戮害,官家以及埋葬在官家附近的大臣陵寢遭到金兵掘墓。臨安總投降之後,蒙古人挖掘的可不止宋理宗一人的墓。歷代南宋官家的墳墓也被蒙古軍盜取。

按照古法,大宋官家會選擇一大片地方,等到他們的去世的時候,找一個地方挖出深深的洞穴,放入棺槨,最後填埋上。只有在這一大片地區的邊緣立一個無字碑。並無具體的墳丘。

除了官家再也不起陵墓之外,包括普通人的墓葬也要改革。趙嘉仁規定的埋葬與大宋火葬的傳統結合。采取靈塔供奉與林木埋葬兩種可選擇模式。

火葬並不是現代社會“移風易俗”的產物。如果火葬被稱為先進的話,兩宋時期的開封、臨安、河東路、兩浙路等地,都盛行火葬。理由很簡單,因為土地缺乏,死者與生者爭地,“河東人眾而狹,民家有喪事,雖至親,悉燔爇,取骨燼寄僧舍中。以至積久棄捐乃已,習以為俗。”兩浙路也一樣:“吳越之俗,必積累而後辦。至於貧下之家,送終之具,唯務從簡,是以從來率以火化為便,相習成風。”

不獨貧窮人家“以火化為便”,江浙一帶的富貴人家也多選擇火葬,“浙右水鄉風俗,人死,雖富有力者,不辦墓爾之土以安居,亦致焚如僧”。馬可波羅遊歷杭州時便見過當地人的火葬儀式:“富貴人死,一切親屬男女,皆衣粗服,隨遺體赴焚屍之所。行時作樂,高聲禱告偶像。及至,擲不少紙繪之仆婢、馬駝、金銀、布帛於火焚之……焚屍既畢,復作樂,諸人皆唱言,死者靈魂將受偶像接待,重生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