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官家無私事(一)

南宋的皇城在杭州鳳凰山。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松嶺,方圓4.5公裏。皇城內有皇宮,是皇室的居所。

現在趙嘉仁搬到了與皇城隔著西湖對望的後樂園,其中一大理由就是皇城的建築和塗裝材料普遍含有汞、鉛、砷等元素,居住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人體有不可逆的損傷。現在皇城大部分成了朝廷的辦公場所,一小部分作為儀式性場所。

走在皇城中,秦玉貞忍不住皺眉。理論上這裏才是趙嘉仁的家,而這個家現在正在大興土木。修建的所有建築都是給朝廷各部使用。

“卻不用著急。我覺得大概也就是百十年,首都大概還會遷移到開封。那時候就可以充分設計一個符合需要的完美城市。”趙嘉仁淡然說道。

“百十年?你再活百十年?”秦玉貞不解的問。

“我只是說趨勢,甚至不用百十年。只要天下太平,黃淮平原在五十年內就會恢復元氣,那時候遷都就變得非常必要。”

秦玉貞沒有接這個腔,因為乃是趙嘉仁的事情,而不是秦玉貞的事情。夫妻兩人又走了一陣,秦玉貞手指那些正在建設的房子說道:“原本我覺得鐵筋水泥的房子太硬朗,住了這麽久才感覺到好。只要把地下架起,不和泥地接觸。潮氣就低了許多。”

和趙嘉仁改建的後樂園一樣,那些正在建設的新建築都有一個地下室,這種模式在大宋是由趙嘉仁先提出並且實施。在21世紀,大部分像點樣的中國樓房都是如此。倒是在美國,因為普通人住的都是便宜木質房屋,純粹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值錢商品房比例其實很低。

回想過去,趙嘉仁笑道:“宋理宗當年只是在皇城裏蓋了一個亭子,就被反復抨擊。木頭還是沒辦法和鐵筋水泥相比。”

大宋的建築多數都要用到木料,木料會變型,有種種建築模式上的限制。還有吸潮、發黴、被蟲蛀等問題,同樣存在易燃的風險。看著工地上那些預制板,趙嘉仁只覺得非常自豪。至少大宋人民可以提前進入一個新時代。

夫妻兩人邊說邊走,此時天色已經晚了,在皇城裏面的道路兩邊都掛上了氣燈。玻璃罩內放出明亮的白光,將附近的道路照耀的一片明亮。兩人正準備回家,卻有人走到了道路上跪倒。這下警衛員們立刻上前圍住此人,雖然聽到那人在喊叫些什麽,卻也聽不清楚。大概知道這人正在高喊“官家”,貌似是個想攔路喊冤的。

在封建時代,攔路喊冤大概是普通百姓的嘗試通過走體制內渠道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因為在古代大概只有秦朝才是一個主動的法治國家,其他朝代的法律只是為了被動應對問題。看著這個人,趙嘉仁忍不住想起白天的徐俊如,便是在朝廷內部,徐俊如也是個攔路喊冤的家夥。當制度只存在發號施令與被動應對的手段,實際上就會發生這樣的局面。主動的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千年來大概只有秦朝和新中國而已。

想到這裏,趙嘉仁心中忍不住生出憐憫之意。他叫過警衛隊長,“去問問怎麽回事。”

警衛隊長連忙說道:“官家,這個人看來記得你的容貌。他說他是當兵退伍,黃河戰役的時候立了功,現在接了些工程。我們先查這個是不是受了什麽人唆使。”

趙嘉仁無奈的點點頭。夫妻兩人回到家,秦玉貞問道:“三郎,你很在乎那個攔路之人?”

“我不是在乎那個人,而是覺得這制度問題太大。我們也顧不到百姓,百姓們也沒辦法和朝廷通氣。”趙嘉仁嘆道。

秦玉貞不解的看著趙嘉仁,便是聰明如她也沒辦法想象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對趙嘉仁來說,這裏面包含的內容可都是他有所了解的。據說隨著知青下鄉之類的技術普及,村頭都立起了大喇叭。每天來個‘最高指示’,雖然村民對於遙遠北京的事情其實沒啥概念,但是這樣的存在讓大家知道中央雖然看不到摸不著,卻是每天都存在於身邊。後來有了電視,大家的認識範圍就更大。制度就是存在,並且起作用,還在慢慢變好。

然而在大宋,這個制度根本就沒有覆蓋多少人,能提供的社會服務更少。不管是攔路喊冤的那個人,或者是憤青徐俊如,又或者是官家趙嘉仁,都面臨這個問題。

不管趙嘉仁怎麽想,一天24四小時一秒不會多,一秒也不會少。只要是工作日,他就得忙碌。兩淮產業布局會議完成之後,那幫知州們中進士出身的家夥對於在兩淮實施土改意興闌珊。那些非進士出身的雖然熱情很高,卻明顯不知道該怎麽做。

趙嘉仁在周休日那天請文天祥到家吃飯,文天祥上來就先問有關理學和土地私有制之間的關系。趙嘉仁便從書房拿了一個冊子給文天祥。這是趙嘉仁審定的《秦漢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經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