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黃河交易點(十三)

“那告示寫了什麽?”

“寫的應該是官府的規定。”

“我知道肯定是官府的規定,我問寫的是什麽。”

眾人圍在由府兵看守的告示前面嘰嘰喳喳。金國在1234年徹底覆滅,現在是大宋320年,也就是1280年,已經過去了46年。整整46年沒有科舉之後,大元95%以上的人都不認字。

陸大伯終於出現在眾人視野中,一眾人等馬上就過來邀請,“陸先生,過來幫著看看官府的告示上到底寫了什麽。”

對於眾人熱情的邀請,陸大伯頗為得意。現在世家大族還是讀書的,有些大族子弟投奔到蒙古學者門下學習儒學,並且以此為榮。陸家能夠與一般的人不同,就是陸家好歹還有點家學,家裏有些藏書,能夠給自己的子弟教授書本上的內容。

除了陸家之外,這一帶能夠看懂告示的就只有孔家和鄭家。就如眼前守護告示的兩位府兵,陸大伯就沒聽說這兩位識字。如果他們識字,也輪不到百姓詢問陸大伯。府兵肯定就賣弄的給大家讀了告示上的內容。

“告知相親父老,凡家裏缺糧的都可以等官府派遣的人到達之時,向官府求糧……”陸大伯念著告示。現在的告示寫的很白文,要是用文人的文字,大家也不讀懂。

聽了內容之後,眾人有些懂了,有人就問守衛告示的府兵,“難倒官府要賑災?”

“賑災不是設置粥棚麽?”

“我們向官府講了,官府就會給糧食麽?”

此時又有百姓趕來,大家不識字,又央求陸大伯把告示上的文字給念了一遍。

從文字的意思上,家裏缺糧的百姓可以向官府告知自己家中沒有糧食,官府會幫著解決缺糧的事情。至少字面上是這個意思。陸大伯聽著周圍的人討論的熱鬧,心裏面是完全不信。以大元的尿性,官府若是給百姓一分的東西,最少要榨取十分好處。

之前也有過賑災,大家還有記憶。得知了消息的百姓竊竊私語,“這次不知道得給差役幾成。”

“上次給了六成。”

“你才給六成,我們要領賑濟的時候,差役開口就要八成。”

然而在這樣的災年,大家卻也沒有辦法。有人嘆道:“給兩成也能活口飯。認了。”

陸大伯心中也是各種念頭,看到沒什麽新的人趕來,他帶著子弟回家去了。走在回家的路上,陸大伯對跟在身邊的侄子說道:“你不是有個把兄弟當差役麽。”

“是。”

“你就去找他問問,怎麽才能多給我們點糧食。在下面給他交鈔也可以。”災年,糧食才是最重要的。便是家財萬貫,沒有糧食還是得餓死。如果能用給差役交鈔的方式換取全額糧食,價錢不貴的話,也算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買賣。

侄子受命而去,到了晚上就跑了回來。見到陸大伯之後,侄子急匆匆地答道:“大伯,這次他們說不是給糧食。”

“不給糧食?那就算了。”陸大伯登時對此事沒了興趣。

侄子的態度還挺興奮,他繼續講道:“那邊講,這次是讓大家到大都做工。只要做工,朝廷管飯。”

陸大伯一聽,登時就變了臉色。他連忙追問道:“真的如此?”

“是。那邊的兄弟就是這麽說的。”年輕人一臉興奮地答道。

“告訴家裏人,都到這邊來。”陸大伯臉色陰沉的命道。

族人到了之後,陸大伯對眾人說道:“官府要搶人,家裏都好好躲起來,不要出門。”

搶人這個詞被大家理解為搶掠,不少人都變了臉色。陸大伯看自己的意思沒表達清楚,連忙糾正,“朝廷要抓丁。大家都在家裏躲好,別出門。特別是什麽都別說!”

“為啥不要說?”有人忍不住問。

“廢話怎麽這麽多!讓你躲在家裏別說就行了。”陸大伯怒道。訓了不識好歹的家夥,陸大伯繼續下令,“各家都把自己家裏人看好了。要是官府沖到家裏抓人,我還能出來護著大家。要是有人自己不聽話,跑出去,被抓了的話我可管不了!”

族長下令,眾人便是不理解也只能聽了。陸大伯讓各家都先回去,然後一家家巡視了。確保沒有人跑出來。

第二天一天美食,第三天一大早,就有差役敲鑼打鼓的在村裏吆喝。所說的話和告示上寫的一樣。等差役走了,陸大伯又出去遛了一趟。確定陸家人都沒出門之後,陸大伯還不放心,壯起膽子到了村裏的路上,就見不少村裏的人已經到村口。遠遠聽著,差役要那些百姓先寫個名字,然後畫押。確定他們家裏缺糧。

百姓覺得不過是寫個名字,覺得也不在乎。有人就已經和差役套近乎,差役卻也沒多說什麽。陸大伯看著那些人中沒有鄭家的人,也沒有孔家的人。除了不得不出來參與維持秩序的府兵,也看不到府兵家的人出來要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