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新一任南昌知州

在大宋320年5月20日。忽必烈大汗還是派出了使者,向大宋傳遞出‘可以商量歸還全太後’的消息。

這個消息先花了三天時間送到濟南。接著順濟南的電報網傳遞向杭州。現在的蒙古已經知道大宋趙官家懂秘術,可以讓消息一天一夜就傳遞到幾千裏之外。雖然不知道這秘術的門道,蒙古人並不會拒絕利用這樣的秘術為他們服務。哪怕是支付更貴的費用也可以。與人馬在路途上奔波半個月相比,這點費用在蒙古人看來非常劃算。

於是大宋情報部門比蒙古公使更早的知道了蒙古人的條件。因為這份文件是明碼發送,剛從開封回到濟南的劉寵判斷,忽必烈這是準備直接向大宋傳遞談判內容。未來的談判有可能就會在濟南進行。

因為見識到了第一手資料,劉寵他們最後與開封情報處的商量決定,在河南邊境線西北的朝歌建立一個交易點。在山東的德州對面,以及在入海口的營口建立另外兩個交易點。大家定期互通情報,共同完善對大元河北府兵的調查。

濟南情報處的人員也比較贊同這個判斷。對大元了解的越多,這些人就越看不起大元在河北平原上的實力。原本大家認為河北平原上應該聚集著至少十萬以上的蒙古騎兵,更多情報證明,大元手下的部隊基本都是漢軍,負責監視鎮壓漢軍的蒙古軍和大汗親軍加起來也不過六七萬。

而且這六七萬骨幹部隊在黃河戰役中損失超過一萬。便是經過補充,戰鬥力也不如以前那種百戰之余的精銳。

報告送到趙嘉仁面前,短短的內容下面有濟南處的分析,‘蒙古人想拖住我們的想法很誠懇,其他的都不可信’。大宋情報總局在後面復議,認為蒙古的態度的確應該如此。

趙官家看了之後沒說啥,秘書就把文件分類到給禮部的部分裏面。趙官家則迅速翻看其他文件,直到秘書稟報,“官家,文璋到了。”

合上文件,趙嘉仁命道:“讓他進來。”

文璋走進趙嘉仁的辦公室,看上去稍微有點拘束。趙嘉仁打量了一下這個青年,就見他已經減掉了發髻,留著三七分的普通頭發。看著挺精神。現在大宋官員和幹部們只有極少數留發髻的。吏部內部規定,這幫人便是沒搞出什麽問題,也得加倍考核內容。也就是說,剪短發的官員幹部在一個職務上一個任期幹三年,留發髻的這幫人就是幹六年起。當下發髻黨裏面地位最高的,就是太上皇趙知拙。當然,對付太上皇,有陳太後就夠了。

帶著點拘束,文璋立正站好,大聲說道:“報告官家。南昌知州文璋報道。”

“文璋同志,坐。”趙嘉仁對這位年輕的學社幹部說道。

等文璋坐下,趙嘉仁直接問道:“文璋同志,我聽說有人對你的學歷很質疑。認為你不過是邊工作邊上學,上了八年學。也就是初中畢業的水平。以這樣的學歷,在31歲出任南昌知州。很多人不服。”

一聽這個話題,文璋看著立刻就昂揚起來。之前的那點子拘束被戰意驅散了,“官家。我先是在福建的縣裏幹財務。後來調動到慶元府搞土改,之後到了淮西搞清理田畝,以及給清理運河搞後勤。每次考績都是優等,而且在這八年裏面,我擠出每一點時間學習。已經在培訓班裏面完成了大部分高中課程。我的學歷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年齡,我31歲做知州,說明我現在年富力強。我本就是江西人,對於江西的情況更容易入手。李庭芝沒有完成的土改,我一定會全力推動。”

“嗯。”趙嘉仁簡單的應了一聲。現在選人是吏部的工作,這裏面包括大量的平時考察。文璋能夠被選出來,吏部本身也有給趙嘉仁說明。江西土改和兩淮的土改是北伐的前提,這兩地現在就是需要敢闖能闖的人去推動。

見到趙官家如此冷淡,文璋繼續說道:“官家,我見識到國家幾乎破滅之後,加上這麽久的工作,深知土改的重要性。打仗,搞建設,靠的就是有錢有糧。江西產糧,只要完成土改。便是稅收沒以前多,至少能征兵了。”

“沒以前多?”趙嘉仁抓住了裏面的關鍵。

“是的。根據土改的總結會議,土改之後的農村,出售的糧食普遍沒有以前多。”文璋大聲答道。

聽著有點心虛的回答,趙嘉仁心裏面偷著樂。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很可愛。要是老油條,他們是不會在這個時候先把對他們不利的內容說出來的。只有在趙嘉仁詢問的時候,他們才會把之前的會議內容拿出來證明他們並非不努力。

文璋繼續說道:“官家。種地的百姓這幾年終於能吃個飽飯,雖然都要簽署統購統銷的合同,大家還是盡量留夠自己吃的糧食。他們賺錢是靠在農閑的時候到附近的工廠、林場、飼養場幹活賺錢。所以糧食產量增加了,供應給城市的量增加的有限。主要還是從國營的農場以及產糧地提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