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交換俘虜(五)

輕巧的四輪馬車在一處官衙門口停下,京兆尹廉希憲從公家提供的馬車中出來,擡頭看上面的匾額,寫著行蒙古語,翻譯成漢語的就是‘火器局’。

京兆尹前來,火器局的負責人急忙迎出來。沒等客套,就聽廉希憲說道:“我此次來就是想看看大元最好的火槍,還有宋國的火槍。”

負責人看著廉希憲陰沉的表情,謹慎地問道:“廉京兆,卻不知道你看這兩物有何意?”

廉希憲怒道:“宋國使者獅子大開口,看他有恃無恐的模樣,我倒是想看看宋國的火槍好在哪裏。”

得知了這麽一個挺合理的理由,火器局負責人也不敢推托。急忙派人先去將蒙古造的火槍與大宋火槍各取三支,接著請廉希憲到旁邊的試射場等候。

試射場是個大院子,裏面有好多靶子以及殘破的土墻。此時還沒到二月,裏面冷颼颼的。廉希憲因為氣憤,倒是沒有在乎這邊的溫度。沒太久,就有軍卒扛著、抱著一些家夥過來。把這些東西在廉希憲面前的土台上放下,負責火槍的人打開麻包,指著裏面的東西對廉希憲說道:“京兆請看。”

廉希憲左看右看,眼睛都瞪大了。就見左邊的三支步槍造型修長,槍管看著頗細。拿起來覺得大概就是十斤左右,雖然沉甸甸的,卻不至於難於操作。不用火器局的官員開口,廉希憲就能判斷出這種火槍必然是宋國制造的。

宋國的東西素來巧耐用,就如廉希憲乘坐的朝廷配發的四輪馬車,完全是模仿孛兒只斤·郝仁萬戶乘坐的那輛繳獲的戰利品。車身的木頭部分是100%大元制造,水平相當高。而玻璃、車輪、車架、琺瑯裝飾品都是從宋國進口。大元也嘗試仿制,始終無法成功。

在廉希憲右手邊的大元制造火槍,就是這種無法成功而被迫仿制的典型案例。同樣的外形,同樣的結構,大元火槍的槍管比宋國火槍粗了好幾圈。因為槍管變粗,下面的槍托也不得不加粗加大。宋國生產的如果能叫做火槍,大元產的大概能叫做‘火樁’吧。

拎起一杆大元火槍,廉希憲覺得有二十斤,拿起來沉重的很。拿起之後左右看了一陣,才開始有點習慣這個重量。放下大元火槍,再拿起宋國火槍,廉希憲覺得宋國火槍此時簡直輕的沒有重量。

廉希憲並非武官,對火器沒有什麽概念,不過他對外頭的馬車有概念。不管是蒙古大車或者是漢地的馬車,都能用傻大黑粗來形容。因為結構是木質,就必須通過加大加粗來保證堅固耐用。

宋國馬車結構是鋼質,木頭只是來做車廂,整個車輛就顯得纖細無比。因為纖細,所以自重就輕。因為自重輕,所以一匹蒙古馬拉起馬車跑的飛快。若是兩匹蒙古馬拉車,甚至可以奔行。

廉希憲還曾經因為不服氣,覺得宋國很薄的車廂保溫不好。這也是大元唯一能夠與宋國比較的工藝了。等拿到朝廷配發的馬車之後,廉希憲發現宋國用內襯隔熱層,以及腳下增加小炭爐的方式,非常有效的解決了保溫取暖的問題。因為小炭爐設計在車廂外,車廂內還感覺不到煙火氣。熱量很自然從腳下的一種從未見過的麻布墊子下傳出來,把腳烤的熱乎乎的非常舒服。

想到大元貨與宋國貨之間如此巨大的差距,廉希憲心中勃然冒出一股怒意。他放下火槍,把莫名其妙的火器局官員丟在身後,一言不發離開了火器局。

直奔皇宮的路上,廉希憲心中怒氣難以遏制。他真沒想到大元與宋國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大到能夠充分解釋為何無敵天下的蒙古軍在黃河戰役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敗。

進宮見到忽必烈大汗,廉希憲介紹死硬無比的宋國代表態度,接著進言,“陛下,宋國明顯沒有交換俘虜的心思,不過是想借著交換俘虜來擾亂大元。臣專門去看了火器局制造的火槍,比起宋國火槍只是稍微重了點。卻也能用。不用換宋國火槍。”

忽必烈知道廉希憲乃是忠臣,聽了這番話之後心中也有些動搖。不過只是動搖了片刻之後,忽必烈就恢復了自己最初的看法,他說道:“咱們前前後後被俘的有五萬人,這五萬人要贖回來。便將大都的工匠、匠戶,還有我的奴戶中南人與宋國交換。”

“陛下又是何必?”廉希憲連忙表示反對,“陛下,如此做只是漲南蠻的氣勢。”

忽必烈聽了之後微微搖頭。這並非是反對廉希憲的話,而是對廉希憲的表現並不滿意。以情緒化而言,忽必烈經常因為憤怒而輕率的想殺人,在當了這麽多年大汗之後,忽必烈自己已經逐漸能夠控制這種沖動。然而廉希憲卻還是一副快意恩仇的模樣,忽必烈對此非常不認同。這也就是為何忽必烈始終沒有任命廉希憲為丞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