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西征後方的初級爭權(三)

趙太尉返回臨安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不在臨安,學社的骨幹們也是如此。在江南集結了大部分學社骨幹,他們都在為土改之類的工作忙碌,召集他們倒是很方便。有關太後臨朝的事情得開會討論才行。

等這幫人集結在臨安之時,一起前來的還有航海行會的幹部。因為戰亂的關系,大宋的稅收制度基本停擺,趙太尉更是下令廢除對船只課稅。以前的時候長江水道上,海上,每一艘船是課稅的主要對象。這種課稅的結果是每個水道上都有各路‘稅務大軍’攔停船只,逼著船主交稅。在趙嘉仁看來,這種野蠻的做法十分愚蠢。

船主又不是傻瓜,他們繳納的稅務肯定要攤在消費者身上。物價變高,反倒是讓整個社會流通變得更糟。取消這種稅收,反倒能夠促進消費。

從結果上看,航海行會的船只現在就直接從南海行駛到長江口這邊來。既然不用繳納過路費,沿途還有海岸燈塔群做引導,大家當然願意直接把商品運到目的地。

沒等趙嘉仁對自己政策的效果感到欣慰,航海行會的幹部就前來抱怨,“太尉,俺們的日子要過不下去啦。”

以前的時候,這種話還能稍微打動一下趙嘉仁。現在趙太尉見多識廣,對這樣的話完全免疫。他也不多話,只是讓幹部坐下,靜靜的等他說話。幹部畢竟是男子漢,哭窮是一碼事,真的讓他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做不出來,更不敢在趙嘉仁面前造次。

瞅自己的開口毫無作用,幹部就轉到了下一步上。“太尉,咱們和南海各國做了十年買賣,這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啦!那些大食商人和天竺人原本是有什麽要什麽,現在也挑三揀四。而且我們聽說他們現在還玩弄一個手段,那邊天熱,他們故意不買我們的東西,等我們的東西放了一陣之後開始有些變舊,這就往死裏壓低價格。太尉,太尉你要為我們做主!”

趙嘉仁對這種商業上的事情沒什麽興趣,他隨口問道:“那你們覺得如何才好?”

聽趙嘉仁一問,航海行會的幹部立刻回答道:“太尉,我們的東西在僧伽羅就賣的很好,因為我們在僧伽羅有自己的港口。在東南西北都有港口。商品運到港之後,自然有各種辦法賣出去。可在天竺和大食卻沒有我們的港口,那邊的國家只許我們在他們的港口做生意,有些說什麽都不讓我們的船進港。進港就收我們的重稅。太尉,我們現在需要在天竺和大食建起港口來!”

從道理上,這番話非常在理。趙嘉仁第一反應覺得可以這麽做。不過第二瞬,他就覺得這話有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雖然在中國的歷史上貌似沒有出處,可就是這麽的熟悉。

航海行會的幹部並沒有注意到這點,他繼續講述著想法,“太尉,我們覺得要調用軍船到那邊作戰。沒有軍船一直在那邊遊弋,我們的港口只怕保不住。太尉建造的軍船,可否增加十二艘。”

這麽一提,趙嘉仁才想起他下令組建了純粹的艦隊,那種軍艦至少有十七世紀全球最頂尖的戰鬥能力。十艘的話,配合港口,大概是能吊打印度洋。這下趙嘉仁有些恍然大悟,方才的那個邏輯和英國人的很像。怪不得聽起來這麽熟悉。

“你等……”趙嘉仁找不出拒絕的理由。所以遲疑了一下。

幹部盯著趙嘉仁看,等著趙太尉講述出看法來。

“嗯,現在我們的商品在南海都有什麽好賣的?”趙嘉仁問了這個問題。

“絲綢,刺繡,紙張,蠟燭,硫磺藥膏。這些在哪裏都賣的很好。鐵鍋倒是在南海賣的不錯,在大食也有人買。只是天竺那邊也產鐵,所以不是賣的很好。但是搪瓷缸和景泰藍在天竺賣的極好。”幹部立刻答道。

趙嘉仁聽了之後只是笑笑。搪瓷缸和景泰藍別說在天竺賣的極好,在大宋和蒙古也賣的極好。趙嘉仁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裏面有一篇關於景泰藍的說明文,把景泰藍的制作工藝講的非常清楚。也讓他以為景泰藍是北京的特產。

到了大宋之後才知道,這玩意其實從唐朝就有了基本工藝,到了宋朝就演變到與景泰藍相差無幾的水平。這層窗戶紙被捅破之後,特別是玻璃燒制行業發現在釉料中加入金屬化合物能夠改變釉料的顏色,景泰藍在十年內就問世了。

這玩意就是用銅做成胎,上面有各種小塊,釉料填充在小塊裏面燒結,最後組成美麗的圖案。在銅胎露在外面的部分鍍金或者鍍銀,這玩意立刻就珠光寶氣,華麗無比。

至於搪瓷缸,就是這種技術的延展。用熟鐵沖壓成型,焊上握把,將邊緣打磨光滑。之後就可以塗上釉料,燒制。一支外表光滑的搪瓷缸就完成了。雖然技術上有很多細節,理論上就這麽簡單。福利品種,搪瓷缸是非常受歡迎的一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