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趙家朝廷

21世紀的人很習慣用重量單位來計算糧食,並且會以為這是本該的常態。實際上不同的糧食幹燥度,直接導致重量的變化。相對應的,不管重量如何,糧食體積的變化倒是比較恒定。在現代的糧食烘幹設備出現前,糧食是用體積來計算,並非是用重量來計算。

四萬五千石糧食送進揚州,關於揚州內還有六萬軍民的消息通過飛鴿傳書送到趙嘉仁這邊。宋代一石糧大概是120斤,四萬五千石就是540萬斤。每個人平均90斤糧食。即便揚州城內還有些別的糧食產出,這麽多糧食也頂多再支撐半年。若是半年內沒能進行下一次補給,揚州城內的百姓大概就得餓死。

得到準確情報,朝廷內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之前趙嘉仁並不請護衛小皇帝的禦林軍統領張世傑和禮部尚書文天祥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此次他們兩人也終於列席。

聽到揚州的局面如此,張世傑忍不住嘆道:“不如請李制置使突圍吧。”

聽了張世傑的話,陸秀夫瞪了張世傑一眼,起身說道:“揚州地處要害,一旦棄守,淮東就再不是我大宋的。”

揚州的地理位置確非常重要。它位於長江以北,是大運河渡過長江之後的入口處。臨安投降之後,揚州扼守住了蒙古北上的通道。此時海州還在趙嘉仁手中,從海州到揚州的五百裏內河渠縱橫,騎兵在這一帶很難施展,所以蒙古軍並沒有能夠控制這一帶。

“揚州必須得救。”文天祥很認同陸秀夫的意見。

趙嘉仁也很認同陸秀夫的意見,既然李庭芝能夠堅守到如此地步,就沒有任何拋棄李庭芝的理由。以前趙家人是給別人幹活,現在他可是在給自己幹活。所以他說道:“蒙古軍此時已經無力南下,我們沒理由在這裏幹看蒙古人掠奪江南江北。我準備先致力收復淮東路。”

“怎麽收……收復淮東璐?”張世傑被這麽生猛的建議驚到了,他說話都有些結巴。

“淮東璐本就沒有被蒙古奪走,現在還談不上收復。只是那些淮東官員們各個心浮氣躁,需要換掉。”趙嘉仁在提出自己幹看法的同時也稍稍修改了一下並不合適的用詞。

一聽如此進取的行動,文天祥立刻表態,“太尉,我願意前往。”

“嗯。”趙嘉仁點點頭,這才是他心目中的文天祥。“我軍凡是家在淮東的都要參與到此次戰鬥中去。”

這命令很正常,雖然趙嘉仁說是接管淮東,然而大家都知道這更像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說法。淮東已經孤懸敵後,官員離心離德,這與收復其實沒啥區別。那麽利用淮東當地軍人也是必須的選擇。

不過張世傑此時心中感覺不太爽。他到了福州之後見到趙嘉仁將福州經營的如同鐵桶般,就甚是驚訝。而臨安朝廷總投降之後,大宋制度已經基本崩潰,趙嘉仁卻靠著他的航海行會迅速重建了朝廷。文武百官不用征召舊朝廷的士人,只靠航海行會的那些幹部,以及航海行會學校的學員,朝廷迅速完成重建。張世傑不得不懷疑,現在這個朝廷到底是誰的朝廷。

趙嘉仁的要求把淮東人集結起來的要求並不過份,但是趙嘉仁的要求卻讓張世傑的軍隊終於暴露在趙嘉仁的命令下。在此時的福州,擁有最多淮東人的集團就是張世傑的帶來的軍隊組成的禦林軍。

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福州,張世傑心中非常郁悶。可即便是郁悶,他也沒什麽辦法。現在不是趙嘉仁需要小皇帝,而是小皇帝需要趙嘉仁。不是趙嘉仁需要張世傑,而是張世傑需要趙嘉仁。離開福州的話,張世傑手下的這幫人馬上就要餓肚子。亂世之中,所有人都會存儲糧食。因為制度崩壞導致稅收能力下降,各政權從地方上征糧的能力大大下降。

李庭芝遠在千裏之外,揚州還是魚米之鄉,照樣被逼的向趙嘉仁尋求糧食。與李庭芝相比,張世傑連個自己的地盤都沒有。

就這麽心中愁苦的過了一晚,張世傑第二天繼續做他的禦林軍統領,負責小皇帝的安全。到了中午時分,就有軍官前來找張世傑,“張統領,聽聞朝廷征集淮東出身的軍人,和朝廷一起打回淮東去?”

張世傑一聽,心裏面就知道這個消息終於傳到禦林軍中。這幫將近兩萬左右的禦林軍其實是拼湊起來的,他們基本都是淮西或者淮東出身的殿前司軍隊。張世傑的親信在這支軍隊裏面數量不到三成,聽聞要打回老家,即便是張世傑的親信也都頗為興奮。

這就讓張世傑感到很痛苦了。不管張世傑怎麽想,他手下的軍人們對於皇室之間的內部鬥爭並沒有興趣。更準確的說,他們和大宋普通的百姓一樣,對大宋上層充滿了距離感。那些大人物之間的鬥爭都是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