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難來時

賈似道領兵從臨安出發的那天是鹹淳八年正月十六。臨安城前來送行的官員、太學生、百姓,在道路兩邊排出去幾裏長。身為文人,賈似道坐轎。盡管轎簾低垂,看不到賈相公的尊容,送行者們看到大轎到了自己面前時還是不停的給賈似道賈相公以歡呼。

即便今年已經59歲,賈似道的聽力還沒衰老到聽不清如此巨大歡呼聲的程度。在大轎中坐著,賈似道的手輕輕撫摸衣領,仿佛想把那裏的無形絞索撤下。名利就如甘美的毒藥,在品嘗之時怎麽都不夠,等藥效發作之時才明白已經陷得太深。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賈似道現在不得不承認手裏並不存在值得信賴的將領,承認讓他走上權力頂峰的鄂州之戰只是無法重現的過去。可賈似道之前並不是這麽講的,他的一切權力都在於他向別人暗示,只要賈似道願意,可以隨時再來一個鄂州之戰。

現在外面歡呼的人當中有許多是支持賈似道的人,也有許多是反對賈似道的人。無論是支持者或者反對者,他們此時都在真心相信賈似道許下的諾言。他們發自內心的歡呼聽在賈相公耳朵裏,讓他感覺仿佛有一根套在脖子的絞索,緩慢而不可避免的越收越緊。

賈相公覺得自己要窒息了。

趙知拙夫婦的二兒子趙嘉禮就身在歡呼的人群中,不管老爹老媽怎麽說,趙家二公子還是選擇支持賈相公。他甚至有些遺憾,自家爹媽居然在賈相公出兵之前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離開臨安。

高漲的群眾心理感動的趙嘉禮熱淚盈眶,和其他群眾一樣,趙嘉禮扯著喉嚨喊道:“賈相公!萬勝!賈相公!萬勝!”

與二兒子趙嘉禮想的不同,趙知拙夫婦並沒有因為錯過這場出征儀式而有絲毫的遺憾。對於自家不聽話的二兒子,夫婦兩人並不想弄到太過於醒目。只要老兩口能夠先離開,以三兒子趙嘉仁留在臨安的實力可以很輕松把年輕的二兒子一家弄走。

兩人此次沒帶家具,只是把細軟之物帶上。從運河乘船到了嘉興府,兩人見到了長子趙嘉禮。趙嘉禮此時已經四十歲了,舉手投足間自有一副成年人的從容。一看到這麽靠譜的兒子,趙知拙夫婦就覺得心裏面安穩許多。

屋內沒有外人,一家人坐定後,趙知拙直奔主題,“大郎,難倒你三弟認為此次必敗麽?”

大宋從建國到現在已經三百年,中間歷經了無數戰爭,談起戰敗倒是頗為正常。趙嘉信是趙嘉仁集團裏面的重要幹部,此時已經接到了機密情報。聽老爹這麽問,趙嘉信的表情頗為尷尬。

趙家三兄弟裏面與老爹趙知拙最親近的也許是老二趙嘉禮,不過能夠和老爹深刻交流的則是老大趙嘉信。見長子這般表情,趙知拙爽快地說道:“大郎,有什麽便講。我和你娘能到這裏,當然是信你的。”

趙嘉信接到趙嘉仁用飛鴿送來的命令內容是‘總撤退’。航海行會每年都會做些‘預案’,每年都會對預案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做一個更新。總撤退不是讓趙嘉信自行決定,而是得按照總撤退預案實施行動。

想起總撤退的內容,趙嘉仁語氣沉重地答道:“爹,娘。三弟認為這次大概連臨安都守不住。我們必須從嶺南開始實施反攻。”

說這話的時候,趙嘉信不僅語氣沉重,心情更加沉重。如果臨安朝廷對賈似道的信任度有50%,航海行會對趙嘉仁的信任度大概得有150%。這是十幾年來趙嘉仁通過自己的成功換到的。正因為如此,趙嘉信此時真心希望趙嘉仁的預料是錯誤的,趙嘉信真心臨安朝廷能夠再次擊敗蒙古軍,至少也不要淪落到投降的地步。

趙嘉信是心情沉重,趙知拙幹脆憤怒起來,他大聲對著不在場的三兒子指責道:“胡鬧!三郎就是胡鬧!”

趙夫一直支持趙嘉仁的,或者說她一直認同趙嘉仁這個始終跟在她身邊的兒子,此時她終於能把趙嘉仁的判斷與趙嘉仁前去嶺南那個流放地做官的行動給合理聯系起來。屋裏面兩個垂頭喪氣的男人並沒有影響到趙夫人的心情,她問道:“大郎,你三弟要你把我們送回泉州,還是送到廣州。”

要是知道自家老娘如此支持自己,趙嘉仁是應該很開心的。不過即便是不知道,身在廣州的趙嘉仁心中也有喜憂。哪怕只有一半,喜悅還是喜悅。因為趙嘉仁無論怎麽捫心自問,都覺得自己發自內心的熱愛大宋,熱愛中華文明。

在大宋,程朱理學,特別是朱熹弄出來的那套玩意被大概超過五成的學者認為是‘偽學’。在大宋,三綱五常並沒有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並沒有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

從崖山之後,中國文化一路下跌。朱熹的三綱五常立足於關系下的服從,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系。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這種說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