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承擔棉務(下)

宋歷十月,運送棉花的船隊開始抵達福州。原本已經忙碌的福州的水力紡織廠更加忙碌起來。現在的棉花供應量並不足以讓紡織廠全年開工,每年忙完之後都會有幾個月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結束後,就是對機器進行各種維護調整。

紡織廠的幹事鐘大年本來很想抱怨一下,幾年下來他發現紡織廠在持續運行的時候只是小毛病多多。一旦停工幾個月,重新啟動的時候就要出很多問題。不過鐘大年卻沒有這麽做,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占領了他此時的思路。

工廠開始分房啦!

激動的不僅有鐘大年,各個工廠裏面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激動。理論上,只要在工廠裏面工作超過三年的員工都可以提交申請。寫申請需要認字。那些自己接受過教育,或者家裏有人在學校上學的孩子都能做到。那些不識字的就只能求著別人幫他們寫申請。

和很多人一樣,鐘大年在閑暇的時候經常前往馬尾看房子。此次前往的時候,他看到馬尾這邊增加了新的內容。馬尾的房子並非是福州城內那種接連不斷的樣式。而是一片片的組成了許多小的方陣。在靠中間大路的部分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四層的圓形石制台子。非得說是圓形也不準確,那些台子算是半圓形的,有兩道台階直通上方。

當時鐘大年和許多人一樣,都覺得這玩意也許是放什麽指示物的。對於認為這台子是種花的看法,鐘大年也覺得或許有點道理。

此次到了這裏之後,鐘大年遠遠就看到,台子最上面居然噴出了水柱。趕到圍觀的人群中,鐘大年看著清澈透明的水從最上端汩汩噴出,然後逐層匯集。他先是不明白怎麽如此神奇的出現了能夠自動冒水的設備。

視線透不過石頭,鐘大年只能擡頭看。就見附近有好幾排結實的木架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木架上面放著很粗的陶瓷管子。畢竟是水力紡織廠的廠長,鐘大年已經明白了水是通過這些管子送到這裏來的。

不過是半個多月沒來,這片地區就出現了這樣的設備。鐘大年心中除了感嘆還是感嘆。

“這噴水的東西真好看!”人群裏有人贊到,“以後沒事就可以到這裏來逛逛。”

聽了如此沒出息的話,鐘大年笑道:“這可不是讓看風景的,這是讓大家來打水的。”

“打水?”方才說話的那位愣住了。

其他人有聰明的,一聽這話就恍然大悟,“可不是麽。我說這邊感覺不對,一口井都沒見到。原本我還以為要我們吃江水呢。那得多臟啊。”

鐘大年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江水是不是臟。反正他跟隨趙嘉仁之前也不是沒有喝過江水。實際上他經常在什麽江啊河啊等地方取水,喝水。直到跟了趙嘉仁之後,他才逐漸擺脫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這些水是從哪裏來的?”又有人提出了問題。

眾人放眼四望,就見到輸水的管線並非只有一根,而是有橫有豎,也不知道哪裏是源頭。

“這裏是取水的源頭。”趙嘉仁領著大哥趙嘉信一家上了馬尾附近的山。

幾年不見,趙嘉信顯現出成年人的姿態,也就是說,他胖了。而趙嘉信的夫人身材也顯得臃腫,帶著三個孩子在山路上走了幾裏地,她就開始有些喘。

趙嘉信並沒有因為老婆這樣而不再前進,在他面前,猶如一條長龍般的輸水管遠遠的直上山坡。不到十年前,兄弟兩人在福清縣種植除蟲菊,開始搞良種雜交的時候,趙嘉信非常清楚的知道開辟的工程到底有多消耗人力。有了經驗,趙嘉信就想看看消耗巨大人力的水利工程的源頭到底是什麽模樣。

山上綠樹成蔭,在大片的樹林掩映下,有一個湖。湖水呈現蔚藍的顏色,與天空交相呼應,又像是把天空挖下來一塊,傾倒進了湖裏。小家夥們看到這樣,已經嘰嘰喳喳的喊叫起來。年紀大點的嚷嚷著就往湖邊靠。年紀小的被母親抱在懷裏,她靠在母親身上,手指放在嘴裏,發出些意義不明的聲音。

趙嘉信看著這一大片美景,忍不住嘆道:“這得多少人力啊!”

對大哥的贊嘆,趙嘉仁只是笑了笑。他心裏面想,其實比想象中要少的多。有了炸藥,對付石山就輕松起來。而且大食商人也自有好處,趙嘉仁發布了任務之後,就從大食商人那邊買到了一個拜占庭人,這位曾經在君士坦丁堡幹過,專業技能就是制作羅馬水泥。有這樣的技術人員,加上科研團隊與趙嘉仁提供的一部分知識,原本以為要使用的糯米灰漿被更便宜的水泥替代了。

之所以沒有顯擺,並非是因為趙嘉仁改變了自己的看法。而是趙嘉仁看出此次大哥趙嘉信心事很重。此刻就沒必要讓趙嘉仁說話,而是要讓趙嘉信多說說嘉興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