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暴風今夜掃美國(29)

“長官,演習已經結束了,您還在想什麽呢?”伊利諾伊號戰列艦上,望著頻頻回頭觀察紐芬蘭的李奇微,泰勒不解地問道。

“我在考慮今後的戰爭該怎麽打,我有一種預感,這次退走後,很多年以後我們再也上不了紐芬蘭了。”

“上不了就上不了,這本來也不是我們的地盤,要麽是不列顛的,要麽是加拿大的……”

“我不這麽想……”李奇微搖搖頭,“這塊地方將來會變成頂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距離我們實在是太近了,離緬因州不到1000公裏,離華盛頓和紐約也只有1700公裏,完全在重型轟炸機的覆蓋範圍之內,德國那些碩大的me-464很快就會入駐,更要命的是,我還聽說了一個謠言——德國人在建造4發重型噴氣轟炸機,速度飛快、高度更高、航程和載彈能力也非常不俗,我很為將來擔心……”

李奇微口中提到的飛機是容克斯公司的juef-132,這是容克斯公司為在戰略噴氣機領域打翻身仗而精心研制的轟炸機,最初具有35度後掠翼,每側機翼根部裝三台噴氣發動機,還設有五人密封增壓座艙。

項目1943年年末就完成了立項,當初也曾參與美洲轟炸機標段競爭,不過面對一票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原型機,這種圖紙機當然沒什麽機會,1944年年末,該機完成模型風洞試驗並制成了1:1木制模型,不過6個月後該機就進行了重大修改——將6台發動機調整為4台,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德國新的噴氣發動機層出不窮,容克斯公司、寶馬公司都有推力越來越大的噴氣發動機面世。

1946年,裝備4台發動機的juef-132完成了測試,結果機體性能各方面令人滿意,但航程似乎對一架戰略轟炸機來說短了點——只有不到4400公裏,主要原因是4台發動機耗油量超過預計,但性能還算令人滿意。

8個月前,也就是1946年9月,容克斯完成了新一代大推力噴氣發動機定型,推力高達80千牛,設計師們大膽提出修改意見——用2台新發動機取代原有的4台,另外還提出修改意見,建造規模體積更大、使用4台新發動機的設計。

3個月前,修改完成的新設計通過了風洞實驗和地面靜態測試,就等著驗證飛行了,當把圖紙送給霍夫曼過目時,他不由自主笑了起來——這玩意分明和蘇聯圖-16轟炸機非常類似(在中國管這個叫轟六,無論是圖-16還是轟六,修修改改繼續用到了霍夫曼穿越的年代)。實際上,圖-16正是蘇聯在繳獲全套juef-132圖紙、模型和技術資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所以李奇微猜測的事基本接近真相,唯一的差異不是4台而是2台發動機,設計載彈量8噸,可以完美攜帶一顆30萬當量的原子彈或者6條重型巡航導彈,最大速度950公裏/小時,這速度雖然不如烏鴉,但可以輕松甩掉一票美帝末日螺旋槳。

按照霍夫曼的定位,juef-132有兩種重要使用方式:第一,高空高速突防投擲原子彈;第二,防區外攜帶巡航導彈進攻,由於該機擁有7000公裏的航程,因此要求從亞速爾起飛要覆蓋美國東海岸,從紐芬蘭起飛要能覆蓋三分之二個美國。

梅塞施密特公司也不甘示弱,他們在me-464基礎上制造了4發噴氣遠程戰略轟炸機,本來想叫me-564的,後來發現實在和me-464不搭界,於是梅塞施密特博士自作聰明地要了個很拉風的代號——me-777,反正他上面有人,不用老老實實根據軍備部的編號順序拿,什麽數字順眼就拿什麽數字,結果被霍夫曼笑了好長一段時間。

me-777擁有8台渦輪噴氣機(2台前後兩兩分布),後掠翼將近40度,體型可比juef132大上一圈,最高速度突破1000公裏/小時,可裝載6噸炸彈飛行1.2萬公裏,當搭載24噸炸彈時,可飛行將近5500公裏,是不折不扣的洲際一霸,然後軍備部調整了重型轟炸機分類,me-777算全球戰略轟炸機,juef-132和me-464算重型轟炸機,意思差一個档次,這可把容克斯公司氣得不輕,只能回頭拿起自己的4發型號繼續琢磨研究如何能擠入戰略轟炸機領域。

李奇微並不能直接打探到德國的技術秘密,他的情報來自於國內:一方面英國正在建造火神式戰略轟炸機的消息被美國掌握了——美國經營這麽多年,CIA在不列顛上也有眼線,正如英國在美國有不少眼線一樣,這是相互滲透的過程,一方面國內的b-47正在進行前期模型風洞試驗,由於沒有能像歷史上一樣拿到德國噴氣轟炸機的數據,再加上國內連續出現美共暴亂等變故,b-47研制進度有些緩慢。他有一種很強烈的直覺,既然我們在搞這種武器,德國應該也在發展,而且鑒於德國比美國在噴氣領域更有優勢——畢竟ar234閃電轟炸機早就露過臉了,他猜測德國的進度和成熟度應該超過美國,這樣簡單的邏輯還真是一擊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