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後一場政變(26)

“元首,您為什麽邀請美國人參加聯合軍事演習呢?”

“沒想通?”

“確實……有點。”凱特爾道,“從軍事的角度說,這讓我們安排軍演計劃很困難——如果把我軍的核心戰術能力展現給對方看,則有泄露機密的困惑;如果不給對方看,那又無法達成演習任務;如果搞個不完整的版本,則很可能會引起美國人的誤判,以為我軍不過如此。”

“是你這麽想還是統帥部的參謀們這麽想?”

“約德爾元帥和我想法一樣,當然他沒好意思來表示,因為他覺得元首這麽做一定有高明之處。”

霍夫曼笑笑:“高明是沒有高明多少的……不過有些問題想得比你們多,比你們更多地考慮了軍事和戰場之外的信息。首先我問你,如果不讓英國人感受到美國軍力的強大,他們有沒有緊迫感在紐芬蘭部署軍事力量並安排導彈上岸?”

“這個……”第一個問題就把凱特爾給難住了。

“其次,如果沒有美國人當假想敵,你認為我軍會不會全力以赴,展現全部實力?”霍夫曼用平淡地語氣說道,“目前軍隊有這樣兩種傾向讓我很擔心:第一種傾向認為帝國獲得了戰爭勝利,打了這麽多年仗,是該停下來喘口氣、松一松,過幾天太平日子;第二種傾向認為,美國也好、英法也好,都是我們手下敗將,不足為慮,我們又掌握了原子彈,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凱特爾臉色發窘:這兩種傾向說實話在軍隊中很普遍,作為軍人他能理解這些,特別是一些年齡漸長的軍官,立下累累功勛,又拿了石油基金,滿腦子都是享受一番的念頭——他攔也攔不住,總不能讓對方就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吧,這不符合人性!

“所以有必要對軍隊進行一次整肅……”霍夫曼笑笑,“軍隊還是要繼續裁員的,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根本用不了這麽多,我想再砍掉三分之一,特別是那些性格迂腐,根本不懂世界戰略、不懂全球警察觀念的容克軍官,第一個要排除掉,他們在政治上不合格,其次要排除那些作戰思想老舊、戰術僵化、不懂變通和新軍事理論學說的軍官,他們在軍事上不合格;最後要排除那些思想松弛、作風渙散、喪失奮鬥意識的軍官,他們在思想上不合格!要注重發掘年輕人、有銳氣的人。

當初法國人為什麽會失敗?是因為他們裝備不如我們麽?是因為他們數量不如我們麽?都不是!是因為他們觀念和想法陳舊,是因為他們沒有死戰到底的決心——甘末林、魏剛這種廢物居然還能竊取高位,簡直就是笑話,說起來我還要感謝雷諾,要不是他們一直不敢重用戴高樂,我們打法國沒這麽順利,雖然戴高樂和我們在理念上不同,但不得不承認,他在戰術創新上是有一套的,他的堅韌持久是給人很深印象的,這種軍官如果當初在魏剛的位置上,我們至少要多死10萬人!”

凱特爾臉色變得很難看,他仔細對照了一下,發現似乎都夠得上元首說的三條標準——難道元首隱隱約約在準備讓自己退休?

“這是我敲定的總部和一線指揮官調整名單,等演習結束,可以下發……”

凱特爾接過來一看,感覺兩只手都在抖:

陸軍第一副總參謀長:曼陀菲爾(大將,50歲)

第一裝甲集團軍司令官:庫爾特·梅耶(裝甲梅耶,上將,37歲)

黨衛軍裝甲集團軍司令官:胡伯特·梅耶(中將,34歲)

警衛旗隊師師長:馬克思·溫舍(少將,33歲)

青年希特勒裝甲師師長:約阿希姆·派普(32歲,少將)

除了這幾個特別年輕之外,其他人員調整基本都是以年輕化為主,別說55-60歲的師長,就連55歲以上的集團軍司令官都沒有,基本上都是40出頭就當師長,50出頭當集團軍司令官——現在德軍人數縮編後,已撤銷了集團軍群一級建制,代之以戰區制,一個戰區就相當於過去一個集團軍群,所以集團軍也好、師也好,權力和要求是進一步上升的。

“很奇怪?很突兀是麽?太年輕了對吧?”

凱特爾下意識地點點頭。

“你在看看美國人的陸軍指揮官結構。”霍夫曼分析道,“馬克·克拉克,陸軍總參謀長,上將,51歲;副總參謀長,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57歲;馬修·李奇微,第一軍區司令官,上將,52歲;布萊德利,上將,第二軍區司令官,54歲,麥克唐納年紀算比較大的一個,也只有59歲!年紀大的馬歇爾、麥克阿瑟已統統靠邊站了,看看這個現狀,您現在想通了麽?”

“明白了,我明天就打辭職報告,給年輕人讓位!”凱特爾咬牙切齒地說道。

“唉……您還是沒理解我的意思,我是逼你辭職麽?”霍夫曼提高了聲音,“難道曼施坦因、古德裏安等一大批元帥我都不要了麽?這是不可能的!我的意思很明顯,年齡本身不是問題,頭腦僵化、思維固化才是問題,您和我相處這麽多年,難道有什麽優點我看不出來?我讓你去指揮戰鬥過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