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世界和平(28)

石原莞爾瞟了谷正之一眼,沒有生氣,只臉色陰沉地微微點了點頭:會英語、港口都只是一個外在因素,歸根到底還是外務省認為陸軍形象和紀律不夠好,總有胡作非為和獨走的事發生,因此寧可選擇靠譜些的海軍。可他也不想想,把財團殺得人頭滾滾的是哪些部隊?不過把海軍陸戰隊派出去當維和部隊也不錯,陸軍要裁員到150萬人,海軍還保留近10萬陸戰隊幹什麽,這太多了,裁員的話他說不出口,幹脆外派吧。

山本五十六一愣,隨即明白兩人是什麽想法,便接茬道:“那就抽調3萬海軍陸戰隊代表帝國充當維和部隊,這3萬編制海軍就不恢復了,只保持更替而已。”

冢原也附和。

海軍同意,陸軍不反對,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東久邇宮稔彥王敲擊著桌子:“主力艦的事還是要多考慮考慮,當初20年前我記得你們說需要對美八成,底線是七成五,現在的噸位比例已超過八成。”

谷正之補了一句:“德國方面表示,如果日本嫌少,還可以適當靈活再加一點,比如以帝國、中國、暹羅等名義組建亞洲聯合艦隊,實際上他們能有什麽噸位,還不全是帝國說了算?這樣可以給予額外20萬噸噸位,不過有一個聯動條款,如果組建亞洲聯合艦隊,美國也可以組建北美聯合艦隊,噸位不超過20萬噸,其中美國最多只能占一半。”

眾人一片搖頭:表面上按照這個邏輯,日本噸位可以擴充到120萬噸,美國可以達到130萬噸,比例幾乎接近。可問題是美國人很容易把130萬噸造出來,甚至加拿大人那10萬噸美國人也會幫著建,而日本就不行了,100萬噸都有困難,再擴大到120萬噸?非瘋了不可!

東久邇宮稔彥王見眾人一片愁眉苦臉,只好轉頭去問大藏省:“如果達到這個標準,需要多少海軍軍費?”

“把目前所有軍費全部交給海軍大概差不多。”

眾人倒吸一口冷氣:目前軍費已維持不住了,就算能維持也不可能全部交給海軍,等於這件事在財政上是無解的。

伊藤整一補充道:“光這筆錢可能還不夠。首先,目前帝國只有佐世保、吳兩個海軍工廠可以建造大型主力艦,舞鶴只能造驅逐艦,船台非常有限,如果要按照噸位興建,必須先擴充船台、船塢;其次,艦艇開始走向電子化、火箭化、噴氣化,需要大量投資興建電探及其研究中心,火箭及其研究中心,噴氣機及其研究中心,這都耗資不菲;再次,目前艦隊中有17艘傳統的直通型航母,根據白龍號的使用情況和德國噴氣飛機上艦驗證,只有斜角航母才能發揮效能,所有這些直通型航母需要改成斜角才符合下一代作戰需求,假設1艘新艦也不造,光把這17艘航母全部改造好,至少需要3年時間,耗資巨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帝國現有的萬噸級以上巡洋艦,除大澱、仁澱兩艦勉強符合新時期海軍建設要求,其他全是過時產物,不管艦齡滿不滿25年,都要逐步予以淘汰,100萬噸都填不滿,更迥論其他。”

伊藤整一擔任海軍次官後,不但協助山本把海軍省的事務全部抓了起來,同時又因為兼任艦政本部長,所以造艦這一塊也完全洞察如悉。現在日本海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看著很龐大,其實面臨新一輪技術革命,目前這些產物還能維持3-5年,5-8年後就落後,10年後完全不能用。所以才不惜把3艘不到10年艦齡的大和號再使用10年封存退役——換了以往小家子氣的日本,哪裏肯這麽幹?

哪些退役、哪些改造、哪些新造,在海軍省其實已有很明確的想法了,這也是堀悌吉臨走前定下來的,只有形成共識才能推動這件事落地。

東久邇宮稔彥王嘆息道:“軍費是一定要裁減下來的,全部軍費給海軍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仁計劃還要單獨列預算呢,不走軍費走什麽?”

眾人一片無語。

半天後,石原莞爾道:“你們看這樣行不行,陸軍提議壓縮到150萬,換取美德在海軍上讓步?”

谷正之搖搖頭:“這不可能,美德條約已經簽署了,柏林的信號是對帝國以建議和勸說為主,帝國可以不參加,隨便我們發展……如果我們不參加,則美國可以自行組建北美聯合艦隊,限制同前。”

眾人的心猛地往下沉:現在局面明擺著,真正希望裁軍的是日本——企圖將美德兵力尤其是噸位總數控制下來,現在計較比例完全沒有意義,連給你的噸位你都填不滿,再討論比例高低豈不是扯淡?

“那海軍對軍備控制是什麽想法?”

“長官臨走前希望主力艦保留在60萬噸左右,美國75萬噸,歐洲100萬噸,如果是50-60-90更好。現在看來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