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章 世界和平(18)

地面方陣完畢後接下去就、是空中方陣,所有觀眾都感受到這樣一個事實:螺旋槳戰鬥機的余暉雖然還在,但已一去不復返了,今後將是噴氣飛機的時代。

平心而論,為了勝利大閱兵,德國還是拿出了幾款堪稱先進的末日螺旋槳飛機——比如換裝軍刀發動機的Ta-252空軍制空戰鬥機,軍刀發動機的功率遠遠勝過格裏芬發動機或者德國的DB603N,堪稱末代液冷發動機王者,不過缺點也很明顯,依靠高轉速的軍刀發動機壽命不長,只有格裏芬或者DB603的30-40%,然後就要進入大修。

英德兩國專家為提高耐用性試驗了無數材料,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也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提升,而為了那麽一點性能進步,付出的代價卻非常高昂。最後主管軍備生產的施佩爾看不下去了,說道:“提不上去就算了,反正今後沒有激烈戰事,飛機的使用頻率沒有這麽高,多準備幾個備用發動機不就完事了嗎?再說,活塞發動機的時代只剩下3-5年了,你們費盡心機延長他的壽命有價值麽?”

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是大家愉快地放棄改進軍刀發動機材料的念頭,而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新發動機上。

但刨除耐用性差這個缺點,Ta-252的紙面性能是相當彪悍的,在裝備2門30mm阿登機炮(MK413,也可裝備4門20mm轉膛炮)的前提下,Ta-252最高飛行速度首次突破800公裏大關,達到807公裏/小時,比美國津津樂道的P-51H型還快上20多公裏,除了最大航程略遜一籌外,無論速度、翻滾率、火力、爬升速度都超過了P-51H。

海軍也不甘示弱,為對抗美國海軍新服役的F8F熊貓艦載戰鬥機,拿出同樣裝備軍刀發動機、以海毒牙艦載戰鬥機為基礎的Bf-419艦載戰鬥機,並迅速成為歐洲聯合艦隊的標配——法國人根據德國圖紙建造的軸心級航母上就搭載了部分Bf-419。

在見識過德國飛機兇猛的機炮火力後,美國人終於也有了進步,不再抱著12.7mm傳家寶不放了,在F8F上裝備了4門20mmM3機炮,可惜M3依然不是阿登機炮的對手,而由於采用了輕量化思路,美國飛機原先的最大特點——皮實耐用在F8F上也進行了消退,到不是說F8F就不夠結實,而是以往F6F那種變態的結實再也看不見了。

從性能對比而言,Bf-419依然略壓F8F一籌,考慮到德美雙方飛行員精銳程度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

除了這兩種新銳戰鬥機外,其他螺旋槳飛機便不值得一提了,唯一能抓人眼球的大概只有公開展示攜帶原子彈模型掠過的Me-464機群,顯示六位一體核威懾的厲害。

而在噴氣飛機領域,德國卻完全走在了世界各國前列,Me-262經過多次改進後已徹底宣布從一線退役,只用作高級教練機,現在噴氣機當家花旦是譚克博士的Ta-183,不過沃爾夫公司很快就要面臨新的挑戰,梅塞施密特公司的P.1101項目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霍夫曼提出兩側進氣設想後,素以“馬屁精”(外界攻擊梅塞施密特博士的說法)聞名的他立即指示手下重點向兩側進氣發展,恰好P.1101項目中也有兩側進氣的方案且效果在風洞試驗中還不錯,於是梅塞施密特立即命令這款型號成為主要的立項申報。

1946年1月,P.1101項目獲得通過,兩側進氣方案獲得重視,被確定為優先發展,到4月份時,初定名為Bf-一百零七。從紙面數據來看,Bf-一百零七相當不俗,裝備2門30mm阿登機炮,最快速度1150公裏/小時,最大升限1.55萬米,不掛副油箱的最大航程就可達1600公裏——除從艦載機轉行而來的Bf-219,空軍幾乎就沒用過這麽大航程的飛機。

Bf-一百零七是非常標準的薄形後掠翼,說明在航空理論方面該公司也是過關的——此時美國獨立研制的F-84噴氣戰鬥機也進入了原型機後期驗證階段,但依然是平直翼設計,而美國相當於米格15水平的F-86戰鬥機雖然是後掠翼的,不過此時還停留在風洞實驗中,連原型機都沒能造出來,綜合看起來比德國落後兩個身位——德國從Ta-183開始就是後掠翼了。而美國還在平直翼和後掠翼上進退維谷,F-86是後掠翼的,圖紙上的F-89又幾乎是平直翼的。

此時梅塞施密特博士的野心昭然若揭——空軍、艦載兩個市場他要通吃!6月份時,Bf-一百零七艦載版在北海號上起降成功,不過因為艦載型重量略重的緣故,最大速度少了近45公裏/小時,最大航程少了100多公裏。但即便這樣,也顯示了不錯的運用能力。

根據霍夫曼的理解,Ta-183的數據和性能超過了歷史上的米格15,Bf-一百零七的實驗水平超過了米格17最初型的水平,接近於米格-17F。如果Bf-一百零七能夠在1947年正式服役的話,哪怕德國一點也不進步,在未來5年內可以牢牢壓住F-848689等系列飛機,至於俄國人的那些米格,霍夫曼不知道在沒有英國發動機的支援下,斯大林還能不能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