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世界和平(7)

施佩爾脫口而出:“計算機?”

霍夫曼笑道:“我當初說指望楚澤教授的機器讓我退休金發一筆,實際進展比我想象得還快,他現在已搭建了電子管與晶體管並用的大型計算機,每秒運算速度超過上萬次,這玩意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快,各領域都用得上他,我們要加強投入,讓計算機速度更快、體積更小、成本更低,只要德國能在這個領域掌握制造標準,將來會有事半功倍的奇跡,比如說,我們可以把德語及其語法規則定義為編程語言,你想想,其他國家未來首先要學德語才能編制程序,德國人天然就具有優勢。”

施佩爾也笑了起來,元首有時候天馬行空蠻有想象力。

“第四個呢我覺得是材料學。”

“材料學?”施佩爾一愣,“為什麽是這個?”

“你看,我們研制中的E-45坦克用玻璃纖維當防禦層,構成復合裝甲,防彈效果很好,以前誰敢想這種事?大家都狠命在鋼鐵上面下功夫,什麽表面硬化、什麽元素滲透,統統沒有玻璃纖維好用,今後會不會出現其他材料代替原本我們司空見慣的材料呢?這回我又想講塑料,這玩意能替代很多東西,空間很廣闊……”

施佩爾明白:塑料只是個統稱,元首畢竟不是搞化學研究的,他分不清塑料與化纖、塑料與樹脂的區別,反正從石油出來的其他弄不清楚的材料他都管叫塑料——這點大家都清楚,可沒人敢嘲笑元首。問題是霍夫曼雖然分不清楚,但不妨礙他都用過啊……

“第五個我覺得是生物和醫藥類,現在青黴素特效藥沒以前賺錢了吧?”

施佩爾點點頭:全球掌握青黴素的一是德國、一是美國,英法也在仿制,這量一多,價格就上不去了,特別是戰爭一停,青黴素用量直線下跌,以至於現在德國大大小小醫院都可以用上青黴素,再也不是神秘兮兮的特種藥了。

“有了青黴素,一定會有其他新藥,因為人總想活得更好、更長久,生老病死的規律雖然不能打破,但可以改變運行方式,多活幾年也好嘛……而且世界這麽復雜,一定會有層出不窮的新疾病困擾我們,那就需要新的藥。”霍夫曼笑笑,“醫藥研發這東西不是一般國家玩得起的,但搞好了全人類都需要,結論只有一個,很賺錢!”

“第六個我認為農業及和農業相關的技術,比如我們能不能培育產量更高、抵抗病蟲害更好的種子呢?能不能研究產量大幅度提升的化肥呢?能不能研究低殘留、高效用的農藥呢?美國農業可以保證國內需求之外還對外出口,這是個很大的戰略優勢,戰爭時期特別顯著,如果德國能保證農業自給自足或基本自給自足,我相信就是對德國歷史的重大貢獻!”

霍夫曼最後道:“暫時我就先想到這些,我相信其他領域一定還有,比如文化領域、生活領域、遊戲領域,不打仗了,壽命又長,大家就要開始追求享受,搞這些德國不是太擅長,德國人太嚴肅、太死板,不靈活,當個工程師什麽的挺好,做個演員多半不合格,如果我們有好點子,也可以讓意大利人、法國人搞一把,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把這份錢掙出來,未來50年,只要德法意三國能夠精誠團結,這世界就亂不起來!”

施佩爾心想這組合還是不錯的:要陸軍有陸軍,要海軍有海軍,要嚴肅有嚴肅,要活潑有活潑,要工業有工業,要金融有金融,要文化有文化,除了農業大家都差一點以外,其他幾乎完美了。

在這一瞬間他想明白了為什麽元首一直主張法德和解,為什麽一直主張德意是鮮血凝成的友誼,給錢給技術拼命想把意大利拉起來,還不惜給齊亞諾首相歐洲名義上的第二把交椅——你都不尊重人家,怎麽指望人家心悅誠服地跟隨你?

當霍夫曼和施佩爾暢談戰後新經濟、勾勒德法意三國構成歐盟發動機時,一場世紀審判正在法國巴黎上演,而被審判的對象就是一個多月前自願回國的“自由法國”領導人夏爾·戴高樂。

一回到國內,戴高樂便被監禁起來,隨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司法審判準備,在前面一個多月中已開了數次庭,不過都被法國最高當局以國家機密為理由而宣布保密,只有他們經過認證的對象才可以前來旁聽,不過出庭作證的人員卻非常龐大,幾乎涉及到所有法國政府要員,包括貝當、達爾朗等都露面過了……到7月4日前夕,有關審理已基本結束。

“世紀審判”很有特點:首先他是由法國最高法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的審判庭,實行一審終審制度,無論戴高樂服不服,他都沒法上訴;其次是辯護律師的選擇,本來有很多法國名律師願意為戴高樂出庭辯護,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為防止對政府阻撓司法公正的猜測,他特意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宣布這個決定,會上戴高樂表情冷峻,“我不需要辯護律師,因為我根本沒有罪,但如果我沒有罪的話,目前法國這個團結的基礎便被破壞了,所以……我用不著辯護律師,只要法國人民過得好,只要法蘭西能夠恢復大國尊嚴,你們把我怎麽樣都行!”;最後是關於貝當的聲明,在審判還沒有舉行前他就發出聲明“無論戴高樂先生最後被判處何等罪行,我都會以法蘭西元首的身份予以赦免為終身軟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