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局勢紛擾(11)

“我推薦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大將菲利克斯·斯坦因納閣下,他不但戰功赫赫,而且帶的是維京師,對外籍部隊有很好的理解,深受尊敬……”凱特爾本想推薦霍特老爹,霍特元帥是軍中公認帶聯軍最有心得的將領,且戰功足夠顯赫,把參聯會所有美國陸軍將領捆綁在一起都不如他的赫赫戰績,但從元首剛才的問話來看,顯然是要以黨衛軍為主,那就剩下斯坦因納比較合適,唯一缺點是年輕了點,還不到50歲。

“那就讓斯坦因納去吧,要讓美國人民看到我們的朝氣、看到我們的銳氣,年輕將領才有威懾力,說明我們能打的後面還有一大波,李奇微這種水平的將領在我們這不值得一提!其他教官團軍官盡可能抽調年輕、懂英語、對黨忠誠、政治可靠的人員去,要讓他們知道美國人是怎麽回事,別看美國現在這麽慘,將來還會是我們的對手。”

“明白了……”凱特爾頓了頓,“元首,您為什麽要派部隊呢?讓美國幹幹脆脆打內戰不好麽?這樣……”

“我也考慮過這樣,但這會面臨幾個問題:第一,日本在太平洋上無人制約,力量對比會失衡;第二,不能讓主張和我們停戰談判的政治家倒台;第三,一旦美國陷入內戰,很可能真的赤化,美國這個體量和能力如果赤化,那是一顆巨型炸彈,會把我們炸得粉身碎骨、永無寧日——你能想象用美國工業實力武裝起來的斯大林麽?”

凱特爾搖搖頭:斯大林有一個就夠頭疼了。

“當然,爭取利益我還是要做的,麥克阿瑟不是急著要把澳新美軍收回去麽……這個不著急,可以慢慢拖一下,反正美軍官兵目前正在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人民痛苦告別呢,要送先送美國海空軍和陸戰隊回去,陸軍最後,這個原則要把握好。”

“好的,日本人也不想很快送美國人回去……”

“這件事大家有共同利益!”霍夫曼躊躇滿志地點點頭,“我就等著看赤色暴風橫掃美利堅大陸,或許當救世主的感覺會很不錯……”

10月27日,形勢已愈發嚴峻,關於德美停戰條款內容經過媒體記者的挖掘,已從各個層面透露出來了——表面上看FBI抓得挺緊,但實際上這種風聲是杜威政府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試探民眾的反應。

外界的反應果然與杜勒斯事先的判斷大致相符:對丟掉傳統勢力範圍,美國普通民眾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但對賠款1500億意見反彈很大,特別是政府打算發行特別國債,持續保持高位赤字和稅收使民眾意見更大。在這一點上,美共掀起了強烈的抗議浪潮,反對將這些損失轉嫁到民眾頭上。甚至原本對美共抱冷淡態度的中間甚至偏右民眾也被這種條件激怒了,他們憤恨地表示“杜威賣國”、“華爾街賣國”,表示要反抗這種賣國政府。

兩天後,美共提出了針鋒相對的口號:“讓發了國難財的資本家和華爾街來承擔損失!”

在福斯特看來,讓民眾承擔是不合理也不應該的,指望資本家良心發現主動承擔似乎也不可能,為表明美共的態度,黨內分成了兩派,一派以激進的副書記托馬斯為首,要求沒收大財團通過戰爭的一切所得用於繳納賠款,他甚至開出名單,摩根和洛克菲勒兩個頂級財團承擔200億,其他大型財團承擔100億/家,剩余500億由更小的財團承擔20-50億/家——這是美共主流派,甚至是社會的共同呼聲。而日本政變,特別堀悌吉橫掃四大財團勢力的消息傳開後,激進民眾更是深受鼓舞,認為同樣可用於解決美國問題。

另一派以福斯特等緩和派為代表,主張由財團購買特別國債,然後這部分特別國債在今後20-30年時間裏通過公司稅收減免的形勢逐漸稀釋掉,從本質上來說,這是資本家承擔大頭,民眾承擔小頭的方案,算是“共赴國難”,不過只有溫和派能夠接受,在黨內會議上,福斯特的主張被視為“投降”、“右傾”而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

至於通過通貨膨脹直接稀釋1500億美元出來的方案連討論的余地都沒有直接就被推翻了——這麽搞非但不能賴掉德國的賠款要求,反而會重蹈1923年德國魯爾危機的舊轍,讓美國經濟徹底崩潰,美國經濟崩潰資本家當然會深受其害,可大蕭條已教育過美國人民一次,他們再也不想重新體會了。

對杜威的想法,杜勒斯這段時間也表示有點看不懂,與國會溝通,爭取通過對德和平條件他是能夠理解的,但為什麽要接受黨衛軍亞美利加集團軍?難道杜威連起碼的政治名聲和形象都不顧及了麽?再怎麽說黨衛軍也是敵人,處理不好就會背上叛國、賣國的罪名——這可不是小問題。所以雖然他負責去接洽有關“借師助剿”具體情況,但在心底多半還是不以為然的。而且杜威去哪裏找這300億美元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