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超級炸彈(2)

索馬裏沙漠裏,一座高達30多米的鐵塔已高高地豎立了起來,德國超級炸彈爆炸實驗就將在這個架子上完成。為尋找合適的試驗場地,德國科學家們煞費苦心,一開始試圖在國內尋找一個偏僻角落進行試驗,但德國地處歐洲中心,沒什麽沙漠,連荒無人煙的無人區幾乎都找不到,施佩爾對此強烈反對。

後來提出在北海尋找試驗點,包括揚馬延島、熊島、挪威外海都列入過考察範圍,但最後還是被排除了,因為這些地點都不大,試驗一次或少數幾次可以,今後多了就麻煩,而且德國將來還要測試聚變炸彈,讓這幾個島隨便淪陷掉太可惜了。

又有人提議用格陵蘭島,丹麥、冰島公投加入德國後,格陵蘭島便是德國本土,不過這塊冰雪覆蓋的大陸用於試驗並不是很理想,考察團看了又看最後還是放棄了。

最後統一思想,必須找一片沙漠,最接近歐洲且被德國所控制的沙漠有兩塊:一塊在索馬裏,那裏是德屬東非的組成部分,一塊在阿拉伯半島的中東,那裏是亞丁保護國的地盤。

雖然中東各項條件比索馬裏要好些,但看在石油的面子上,霍夫曼放過了這片熱土,最後確定放在索馬裏。除了索馬裏,德國關於火箭和導彈的第二個研發基地設在了馬達加斯加這個非洲共和國的領地上,算是一條線上的設施,可以提供聯合補給。索馬裏靠近非洲之角,那裏目前所有的地盤幾乎全被德國控制著,能有效避開他國監控的耳目。

霍夫曼很清楚,等到今後核試驗次數多了,有經驗積累且計算機變得發達後,核試驗完全可全部轉入地下甚至用計算機進行模擬,那時候哪怕德國再將試驗基地搬回本土也來得及,不過現在在海外建設基地還是有積極意義的,正好也可以夾雜在德屬東非、非洲共和國建設中而掩人耳目。

德國完成XXX級潛艇建設後進行試驗就用了馬達加斯加附近海域,V6導彈從上浮的潛艇起飛,一直打到索馬裏沙漠,飛行距離正好2500公裏。從4月到7月,8次試驗有6次獲得成功,最後4次全部成功,哪怕試驗不成功的導彈也在海上墜毀,堪稱完美!

浮航發射獲得成功後,接下來的科目是兩條分叉:一條是將縮小後的超級炸彈裝進彈頭,另一條是火箭潛射。這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科目,不過霍夫曼沒給予科學家們太大壓力,德意志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根據南美方面的情報,美國在巴拿馬一線投入使用的火箭性能甚至還不如德國3年前的V2火箭水平,連德國轉讓給法國技術後讓法國人制造出來的山寨品都比美國貨性能強。

對這一點,法國科研人員是心知肚明的,他們不但去巴拿馬看過美國導彈的性能情況,還偷偷摸摸跑去巴西,利用德國軍事基地對累西腓外發射火箭檢驗性能——李奇微所部經常遭到莫名其妙的火箭襲擊,除了一小部分是德國原版,其他全是法國李鬼,可愛的法國人為了防止露餡,在彈體上清一色地刷上德文標識,還煞有其事地連續編號,唯恐美國人不知道這是德國貨。

德軍也樂得裝糊塗,有人出錢出力打美國人有什麽不好。

據說一力同意引入德國導彈技術的達爾朗最初被法國高層罵做是“討好德國人的敗家子”,等到火箭試驗成功且比美國更好以後,風向一轉,居然誇贊達爾朗有眼光、有魄力、有前瞻性,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是世界上第二號“火箭強國”,遲早能與德國並駕齊驅。而在日本同意以火箭技術加馬克交換印度支那南部後,法國高層更是認為這票買賣值得——不然日本人上趕著也買火箭幹什麽?

聽到這消息後連霍夫曼都哭笑不得,不過只要法國人覺得值就好,畢竟現在日本人也在買,也在拼命運資料和實物,給法國人一點信心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法國人的第二號“火箭強國”水分是很大的,雖然起點很高,但獨立研制的能力在第二梯隊中最差,不僅美國遠遠超過他,就連英國、東俄的技術儲備都比法國強。

英國人當初比法國早得多就拿到過實物,而且科研力量也比大戰期間顛沛流離的法國科學家強;東俄因為有科羅廖夫這票“肅反余孽”人才在,研究實力是很不錯的,斯大林同志已等著十月革命慶祝日驗收火箭成果了;就連法國看不起的日本,前期也有研究Me-163火箭截擊戰鬥機的基礎,經驗比法國人充足,上手也快。

說是第二號火箭強國,其實只能騙騙不懂行的其他國家,不過,有和沒有畢竟是兩回事,現在法國可以挺直腰杆說自己是響當當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了。

關於火箭這件事現在最著急的是意大利,齊亞諾首相已下達指令,不惜一切代價要搞火箭,不過可憐的意大利人連搞汽車、坦克發動機都要德國幫忙,搞火箭怎麽能不伸手呢?偏偏意大利還沒有法國有錢,連提出用錢買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