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和戰之間(17)

“如果談判不成,現在我們能怎麽辦?”杜威敲擊著桌子,“繼續維持這種不戰不和的狀態麽?”

“現在只能等待時間,陸軍擬定了一個在中美洲和百慕大方向發起反擊的計劃,需要得到海空軍配合,時間定在6月份,目前正在籌建、組織這個計劃所需要的各種物資與兵力,在此之前必須竭盡全力地進行掩護,因此各項談判還是必不可少的。”麥克阿瑟沉吟道,“克拉克將軍在組織部署國土防禦工作,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閣下,丘吉爾首相剛剛發來電報:他堅定不移地支持合眾國和盟軍繼續打下去,直到最後一人為止,永不投降!”

“混蛋!”眾人一起咒罵出聲:丘吉爾把大不列顛拖入深淵不夠,現在又想著把合眾國也徹底拖垮,簡直是不可容忍。

“不對。”杜勒斯疑惑地問道,“為什麽他早不發晚不發電報,偏偏在這個時刻來一份電報?”

“您的意思?”

“和談的消息,德國一定在四處運作,我敢打賭,軸心一定在與同盟陣營各國接觸單獨媾和的事!”杜勒斯分析道,“英國、法國政府一定也在配合柏林方面四處運作挖我們的墻角,丘吉爾是一個態度,他的手下和逃跑到加拿大的不列顛高層會是同一個態度麽?必須警惕。”

“不能讓這種事發生。”杜威低聲道,“我們派駐在盟國的外交官員、部隊指揮官必須具有敏銳的感覺和高超的處理能力,在必要時候應該采取緊急對策,防止壞的事態發生。”

所謂最壞的事態是指美國同盟國家退出或倒向軸心,特別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路上鄰國,在“高堡奇人”計劃中具有非凡的意義,是軸心進攻的主要通道,這更讓杜威感覺膽戰心驚。

“這段時間以來我已命令陸軍向加拿大派遣了17個師,向墨西哥派遣了11個師,不過……”

“您做的很對。”杜威對麥克阿瑟表示贊許,“繼續以抵抗德國侵略的名義加派力量,我們要將他們的防禦計劃、作戰物資和戰略要地牢牢控制在手中,美利堅不想幹涉盟國的內政,但也不能允許他們輕易退出同盟體系。丘吉爾不是說要到最後一人麽,那就請他正式發出照會要求進一步動員並邀請更多盟國軍隊入駐。”

杜勒斯嘆了口氣卻沒說什麽:如果杜威有這份決心,早在蘇聯、英國先後抵擋不住退出時起作用就好了,等軸心已逼近到北美不覺得太晚了麽?

討論了整整一天的戰略形勢,最終一無所獲,參聯會核心圈既沒有決定接受哪國的條件,也沒有決定優先考慮如何先與一國媾和,只不斷否認著難以抗拒的事態——德國條件不可接受、日本條件不可接受、出賣新西蘭不可取、不能放棄盟友等等,勉強算是有建設性成果的只有兩句話:一是加強國土防禦;二是強化瓦胡島防禦體系,不能不戰而降。

問題是瓦胡島已守不住了,在失去犄角的夏威夷島支援和配合後,瓦胡島的防禦體系已變得非常不完整,島上那些看似駭人的火力體系也因為少了中堅軍官和技術兵種的操縱而變得殘缺不全,杜立特有殺身成仁、死戰到底的決心,他的手下——5萬余守軍和近4萬平民並沒有這種想法。

瓦胡島陷落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可避免之事。

當參聯會正在為可怕的前景而進行徒勞無益的掙紮時,部署在美國陸軍體系內,正為美方大量培訓陸軍部隊的紅軍教官團也在以黨內民主生活會為借口召開秘密會議。

“同志們,隨著軸心勢力步步緊逼,美國政府的出路已愈見慘淡……”勃列日涅夫做了很長篇幅的情況報告,“從目前掌握的情報和大家匯報的情況來看,美國中下級軍官和普通士兵對於打贏戰爭的信心很不充足,且美國當權的大資產階級還在一個勁粉飾太平、愚弄民眾,隨著軸心勢力逼近美國本土,勢必會演化成激烈的政治動蕩。這種政治騙局是不可能長久維系的,一旦日德軍隊在北美大陸登陸,杜威政府的信譽就會徹底破產——雖然這個政權的威信隨著戰局每況愈下而近乎完全喪失了。這種情況將演變成我們非常熟悉的結果——革命!這樣的革命在歷史上發生過兩次!”

旁邊有人馬上接茬:“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

“對,隨著外敵入侵,本國腐朽政權即將覆滅之際,人民一定會起來反抗,這種自發的反抗有兩個結果:或是大資產階級政府向德國屈膝投降、履行苛刻的條件並對內鎮壓,這是巴黎公社的教訓;或是覺悟的民眾團結起來,趕跑侵略者並成立革命政權,這是十月革命的經驗。斯大林同志教育我們,要努力實現後一種結果,盡可能保住美國革命的勝利成果。”勃列日涅夫用炯炯有神的眼睛掃視了眾人一眼,“如果美國爆發革命並成功站穩腳跟,是對全世界無產階級非常具有鼓舞意義的標志性事件,是世界革命興起的重要標志,會在全球掀起革命浪潮並最終波及德國、日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