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和戰之間(15)

認識到該問題的不止德美兩家,堀悌吉也在電報中將類似分析發給東京:“德美和平,哪怕最公正方案,最中立的方案,其實也有利於美國,因為制約美國向西海岸投放力量的因素就不存在了,美國可將全國力量用於對付日本——這是日本有求於德國而德國對日本依賴甚少的關鍵所在,也是日德關系中主動與被動的關鍵區別……”

他看得很清楚:日本要想對德國賴賬根本不可能,德國不用對日本實際動手,只要對美國稍微放松一點條件,日本就會有大麻煩,要解決這個問題除非日美聯手才有可能——這可比起德美聯手概率低得多。

這局面讓杜勒斯感覺非常為難。

裏賓特洛甫拋出的第二個談判要求是:歐洲聯盟成員各國欠美國舊債一筆勾銷,同時必須歸還英、法、荷、南非等國轉移到美國和加拿大的黃金儲備和其他國家資產。

對該要求杜勒斯表示難以接受,他抗議道:“這完全和德國無關,這是美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雙邊關系,難道德國要借歐洲聯盟來幹涉歐洲各國的內政與外交?”

裏賓特洛甫顯然也有一番“道理”:“貴國在歐洲大陸的債權主要是為了幫助英、俄等國對付德國,本質上是支持歐洲人殺歐洲人、令人極為憤慨的行為。對蘇聯的債權你們主要提供給了斯大林,弗拉索夫不是蘇聯繼承者,所以這筆債顯然他不會認可;對英國政府的債權,英國方面已於配合作戰、軍艦和技術援助對等提供了;至於賠償金額和原屬美國產業的沒收,是對美國在西歐戰爭行為的索賠——死於你們轟炸機之下的平民可不少。”

杜勒斯忍住怒氣:“德國的意思是,美國在歐洲的產業你們要沒收,你們在美國的產業要發還……”

裏賓特洛甫點點頭:“如果貴國堅持對等歸還也沒關系,我們可單獨制定新的賠償要求,比如2000億美元……”

“混蛋!”杜勒斯拍案大怒,“這是訛詐。”

裏賓特洛甫不以為意地聳聳肩:“別的政治家說這種話我都可以理解,唯獨您說我不能接受。您別忘了,上次大戰,主持對德索賠事宜的法律文書不就是您主持審定的麽,裏面列舉的賠款理由我還記得很清楚,要不要我重新抄一份使用?不過版權費我是不會付出的……還有,上次和平談判,貴國先以14點和平意見為幌子誘騙德國放下武器,然後又唆使內部動蕩,最後卻違背承諾將極其苛刻的條約架在德國身上。相比之下,德國和元首可要光明磊落的多,有什麽條件,我們一次性談好就可以了,不想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

杜勒斯啞口無言,他當然可以扯什麽德國是侵略國之類的言辭,不過這對裏賓特洛甫沒什麽用,純粹是在浪費時間。

“與貴國的《大西洋宣言》相比,我們的口吻可要溫和多了,我們既不認為貴國戰敗,也不認為需要貴國無條件投降,只要求簽署一個和平協議和停戰協議,我們依然承認美國是世界有影響力的大國,是北美地區的領袖。”裏賓特洛甫揶揄道,“我們給德國的寬宏大量是美國政府不能給歐洲的,但這不代表我們害怕美國,更不代表我們打不下去,貴國堅持不停戰我們也不是沒辦法……統帥部和聯軍司令部已制定了登陸北美、徹底擊敗美國的策略——發動軸心48國力量予以共同實現,而且我相信這個計劃你們應該已聽到風聲了……另外5月8日我們將舉行盛大的聯合演習,如果這次談得好,甚至可以邀請貴國在歐洲的部分武官前來觀摩。你們不是想看麽?元首大大方方邀請你們來看,省得你們鬼鬼祟祟來……”

“這什麽意思?”

裏賓特洛甫大笑:“您發個電報回國內不就清楚了麽?”

回電很快就發回來了,看完長長的電報,杜勒斯臉色很難看:第一,裏賓特洛甫說的計劃確實存在,整個“高堡奇人”計劃將以“聯合國軍”名義實行,由德國總牽頭,且參聯會判斷這份計劃有很多真實之處;第二,泄露這份計劃的意大利軍政高層正在遭受大清洗——帝國保安總局介入後,直接涉及泄密事件的3個意大利中將、1個少將被秘密處決,一群內閣和法西斯蒂中對齊亞諾不滿意的人物被借口“通美”而予以處理,美國在意大利的間諜體系損失慘重;第三,從近10天的審查和追緝情況來看,胡佛雖然調查了近20個知情人士的心腹與有關周邊關系人士,但並沒有發現特別的蛛絲馬跡,這讓杜勒斯感覺心情沉重,不自覺地有一種心理弱勢。

實際上這種事不但在意大利出現過,在英法、西班牙後來也出現了,美國收到的消息越來越全面,第6稿、第9稿,第14搞都掀起過血雨腥風——帝國保安總局將其當成破壞美國間諜網的殺手鐧來執行,整肅了一大批隱藏的特務和異己分子,這大概是“高堡奇人”目前的唯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