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和戰之間(8)

收到堀悌吉回電的大本營眾人面面相覷,因為該意見是前幾天禦前會議上內大臣提出來的,說是本人為解決火箭技術與印度支那南部問題的一點意見,說是個人的想法,但誰都知道這是裕仁的真實想法,現在堀悌吉來個“立即罷黜、永不敘用”,這事情該怎麽整?

東久邇宮稔彥王對著電報苦笑:“堀君即將回國,只怕東京政壇又要不得安生……這如何是好?”

眾人愁眉苦臉,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石原最後悶聲悶氣說了一句:“讓武田攻加強戒備吧……”

對堀悌吉的想法,山本五十六是理解的,也在會議上表示了不解,這種不解讓石原·多田派也聽進去了,現在問題在於客觀實際沒法調和——陸海之間的失衡暫時無解。

以伊藤整一為首的觀察團結束訪歐之後寫了長長的總結匯報,代表們紛紛對旅歐期間觀察到的各方面信息進行了解讀,尤其對閃電戰2.0進行了全面分析和引申思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海軍除在航空兵裝備略遜一籌外,其余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並無戰鬥力問題;但日本陸軍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就過大,觀察團認為陸軍平均裝備水平算是世界二流偏下,在戰術思想上,甚至更低一些,要不是悍不畏死的作戰精神彌補了很多問題,陸軍面臨深刻的危機。

該結論是針對擁有百萬陸軍規模的國家說的,從裝備水平上看,日軍不僅遠遜於德國、美國,也落後於英國、法國、東俄和意大利,說是世界二流偏下還真不是自貶;至於作戰思想和戰術理念,觀察團認為陸軍還處於兩次大戰之間的過渡階段,對德國率先發起的閃電戰1.0的戰術思想都還沒有完全領會貫通,面臨2.0是完全不知所措。

觀察團裏的日本將校看過實地戰場後就坦率承認,如果要陸軍修進行防禦,作戰意志也許會十分頑強,但防禦水平還達不到南非戰役的7成。那鋪天蓋地的火箭和新型炸彈攻擊(日本不知道雲爆彈的實質,但能推測出德國使用了新型彈藥),完整覆蓋、絲毫不留死角的通訊幹擾,就近支援、垂直機動的直升機戰術震住了所有人,這些原本被視為天方夜譚的作戰條件,現在正在德國手中逐一變成現實。

由於不是伊藤整一一個人這麽說,所有看過演習、實地查看過南非戰役現場的高級軍官們都這麽說,陸軍高層就急躁起來。石原·多田原本認為從歐洲引入了大量裝甲車和坦克等機甲力量,在印度嘗試了裝甲化突擊作戰已能夠補上這些短板,沒想到差距越來越大,日本對平面的機械化戰爭尚未領悟到位,立體的現代化戰爭已拉開了帷幕,這讓石原莞爾非常著急。

如果是類似東條英機這種老一批頑固派陸軍人物掌權,說不定還不會特別放在心上,認為陸軍不必要去追求這些“細枝末節”,但對於素來喜歡研究新戰術、新動向的石原來說,這種越來越大的差距是不可接受的。

於是陸軍趁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體內容雖然零零碎碎,概括起來後只有一句話:加大對陸軍的扶持力度。要麽海軍把自己的收益分一部分給陸軍,要麽陸軍伸手自己去取。對第一個要求,海軍認為暫時不可能——海軍自己現在都為預算短缺而嗷嗷直叫,怎麽可能再貼補陸軍?而且陸軍目前沒什麽作戰任務,應該進一步壓縮陸軍規模才對;至於第二個要求,海軍也堅決反對,認為會牽扯海軍的精力,破壞目前態勢。

既不準備分給陸軍好處,又反對陸軍去攫取好處,海陸協調這個出發點和基石就有動搖的危險——不止一個人在石原和多田面前表示了不滿,認為海軍太霸道,甚至還有風言風語流傳到東久邇宮稔彥王的耳朵裏。雖然他們極力壓制著這種想法,但這種情緒被裕仁巧妙地利用了,提出1000億美元索賠要求的主張就是在禦前會議討論後得出的。不是裕仁不知道這要求根本不可能實現,而是他要借高調來團結陸軍派——石原·多田派雖然權勢熏天,卻不等於陸軍是鐵板一塊,這一點海陸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至於山本五十六,雖不同意在軍費和擴張上遷就陸軍,但認為陸軍部分要求還是應該滿足的,特別是陸軍十分看重的火箭,應該想辦法從德國搞到手,作為海軍繼續維持海陸協調的保證——日德協調和同盟維系固然十分重要,海陸團結同樣不可偏廢。所以他同意了1000億美元的索賠與火箭索取意見,只是沒想到堀悌吉是如此激烈的反對態度。

“這該怎麽辦?”

“先和他明說吧,陸軍現在越來越焦躁不安了,至少要給他們一點甜頭才能繼續穩住。”山本五十六嘆氣道,“我也知道這麽曲意優容陸軍馬鹿遲早會發生變故,可現在我們承受不起一次劇烈動蕩——這批已是和海軍關系最友好、最謹慎和有遠見的陸軍高層了,再換一批人員能更好麽?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