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不可能的任務(21)

“最高統帥部認為,加勒比海戰結束後,不管實際戰況和影響如何,都不能改變這樣一個態勢——日本聯合艦隊海軍實力已淩駕於美德兩國之上,甚至在一段不短的時期內比美德艦隊總和還強大,這種力量對比和戰略態勢不符合第三帝國的利益。”

雖然凱特爾平時一副元首跟屁蟲的模樣,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能力和水平,這番話一出口,辦公室裏的氣氛急劇緊張起來——因為這不是揣測,這是事實!

霍夫曼沉吟片刻後問道:“你的意思是,小澤司令官在這次作戰指揮中存在問題?他在借美國人的手消耗我們?”

這句話問得比較嚴重,一幹高級將領,包括鄧尼茨在內愣了一下後也沒敢吱聲:這問題可不好輕易表態。

“小澤司令官的戰術或許有商討的余地,但我認為原則上問題不大……向波多黎各進軍同時掩護百慕大戰役展開是統帥部的既定方針,不是小澤將軍的方針,他本意是要沿巴西海岸一線撤退,且美國大西洋艦隊出現在波多黎各附近事先我們並不知曉,爆發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完全是意外。但有一點,我認為日本目前的方針很耐人尋味……”凱特爾不慌不忙地分析,看來他思考這些問題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從日軍發起夏威夷戰役以來,已持續數月之久,日本一直對美方核心島嶼采取了圍而不打的策略,同時在太平洋其他戰線上拼命進行攻城略地,這個跡象非常奇怪;同時,日本一方面利用我們入駐新幾內亞,一方面從東面向澳新施加壓力,堀悌吉元帥的志向似乎不在美國而在澳新。統帥部擔心日美會提前媾和,同時會以夏威夷的得失交換澳新的利益。”

“您認為他們可以吃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或許不太行,但如果用夏威夷交換新西蘭極其周邊島嶼呢?”凱特爾對著地圖比劃道,“新西蘭人口不算多,而且離開澳大利亞足夠遠(將近2000公裏),澳大利亞根本沒有足夠的海軍實力,要對付日本是不可能的。”

霍夫曼微微笑了笑,對此不置可否,示意對方繼續往下說。

“另外,日本在聯盟方面表現的一些情況也非常耐人尋味,一方面聲明對南美沒有領土要求,目前他們占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將來會交給我們,另一方面又在鼓勵居住於巴西的日本人鬧事,希望從巴西獲得一塊領土,這次巴拿馬戰役,日本只出動了一小部分力量……我們懷疑……”凱特爾把話說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

眼看元首臉上陰晴不定,眾人議論紛紛:夏威夷換新西蘭的策略雖然看上去比較荒謬,但不是一定辦不到,以美國人的國民性格,說不定真會這麽辦。而一旦夏威夷和阿留申的問題解決,日美之間媾和就不存在明顯障礙,反過來對德國整體戰略格局非常不利。

“小澤將軍的指揮,無論事前事後,我都認為他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與義務,且表現非常突出,我們不能只看到加勒比海海戰我軍的損失,還要看到美軍的損失,更要看到這次戰役以前小澤將軍指揮歷次戰役的表現……”霍夫曼蓋棺論定地下了一個結論,“我認為在戰術層次,他的指揮和表現是無可指責的,我們不能這樣猜疑一位為德意志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這既不利於團結,也不利於軍隊士氣和體系的維系。同樣道理,這個結論適合於日方顧問組和其他軍官,比如青木泰二郎將軍指揮的每一艘航空母艦最終都沉沒了,難道他是故意去搞沉軍艦?”

青木泰二郎是出了名的“沉艦艦長”,從他指揮赤城開始,他擔任艦長的航空母艦毫無例外全部都沉沒了——在日本沉了1艘,在德國前前後後沉了4艘,不過每次他本人都毫發無損地逃了出來,這段經歷讓他得了“詛咒者”的綽號,哪怕他自己都覺得無顏面對其他官兵,最後還是被打撈了上來。這段情況連霍夫曼都心知肚明,但詛咒歸詛咒,德國方面還是讓他繼續擔任艦長——因為艦隊擴充很快,德國海軍人員特別是中高級有經驗的指揮軍官一直處於非常急缺的狀態,這種有經驗的艦長怎麽可能閑置不用?

霍夫曼打過一個比方:世界級足球守門員照樣會被前鋒進球,但難道輸球只怪罪守門員麽?如果一個守門員兢兢業業幹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犯低級錯誤,基本就算是完成了使命。

眾人均點頭:到德國服役後,小澤表現是非常完美和驚艷的,如用評分來表示,至少可打95分以上,其專業水平、綜合素養、敬業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溝通協調能力在海軍內部有口皆碑,不但享受德國大將待遇而且實際上負責具體指揮艦隊,無端猜疑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將軍是毫無自信的表現,也有損軍隊士氣。至於小澤的打法客觀上是否有利於日本的戰略態勢,霍夫曼認為毫不奇怪,只要德國和美國交手就存在日本的戰略機遇,現在需要考慮的是這種戰略機遇是否會損害德國的根本利益,是否會妨礙德美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