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背鍋俠杜威(14)

這次軸心聯合艦隊主力傾巢出動,除獅號戰列艦依舊還在伴隨霍夫曼訪問外,其余兵力已全速壓過大西洋中場。

為統轄這支包括5艘艦隊航母、8艘戰列艦、9艘萊茵級護航航母、40余艘巡洋艦、驅逐艦、50多艘S艇、90多艘貨輪、油輪、補給船的龐大隊伍,馬沙爾將整支艦隊分成三部分:居前突出的是由貝中將統禦的炮擊編隊,中路是小澤和克蘭克聯合坐鎮的航母編隊,後路是由欣茨統禦的運輸部隊。

艦隊整體航速15節,由於美軍在大西洋上的基地基本喪失,雖然部署在直布羅陀一線的間諜報告有船只出入,但因為這次德軍是采用分散集結的辦法實現艦隊編組,三分之一的船只從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三分之一的船只從西、法兩國海岸出發,還有三分之一船只是從德國本土出發穿越英吉利海峽而來——現在海峽已對德軍完全開放,德、英雙方清掃了其中大部分水雷,再加上德方同意與杜勒斯展開會談這顆煙幕彈炸得不小,所以美方最初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認為德軍只是一般性的物資輸送,一直到離圭亞那還有1500公裏的位置上才被美軍潛艇部隊發覺,進而第二天被部署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B-29遠程偵察機判斷出全部規模。

其實早期發現美軍也沒什麽進攻手段,德軍編隊穿越亞速爾與加那利群島海域時,能受到兩個基地的航空掩護,再往前能受到佛得角的航空掩護,進入圭亞那800公裏後,又能得到部署在圭亞那一線的南美空軍機群掩護,真正徹底暴露在外的路程不足1000公裏,而擁有5艘艦隊航母、9艘護航航母的作戰編隊也不是吃素的,一般上去基本都會被打得鎩羽而逃。

於是圍繞是否截擊德軍主力艦隊、如何截擊展開了激烈爭論:

“從目前德軍態勢和航線軌跡來看,基本確定其在圭亞那一帶,主要戰術目標不外乎兩者:第一,配合南美德軍登陸並占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第二,兩路夾擊,吃掉累西腓第五集團軍主力。”斯普魯恩斯用教鞭指點著地圖,“我個人判斷,以第一種可能性居多,但不能完全排除第二種可能性。”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島上有多少部隊?”

“空軍擁有近200架作戰飛機,海軍駐紮有一支驅逐艦分隊和6艘潛艇,陸軍大約有2個團,7000余人。”

杜威的臉色很難看:“這些兵力不足於防禦德軍吧?”

“基本不可能,如果德軍大舉登陸,大約最多能堅持3-4天。”

“如果他們進攻累西腓呢?”

“如果能得到有力艦隊支援,累西腓可以打一場勢均力敵的防禦戰。”麥克阿瑟解釋道,“累西腓現在擁有24萬左右兵力,1500余架飛機,同時擁有良好的防禦措施和指揮體系,考慮到敵軍登陸最多一次性只能投入3-4萬兵力,所以我們如果能得到海軍有力配合的話,我有信心在累西腓挫敗德軍進攻!”

杜威點了點頭:累西腓這個橋頭堡不丟失,美利堅就還能向南美投射影響和力量,同時也能卡住南美、非洲、歐洲這條整體航線,使德國不能為所欲為,不過有一點他犯難了:按照上次參聯會議定的邏輯,一旦德軍展開登陸戰役就要動用大西洋艦隊主力進攻,現在德軍要進攻累西腓的話,肯定必須壓上,進攻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要不要壓上呢?

或者說,要不要為一場必敗之戰投入力量呢?

他犯難了,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克拉克和尼米茨,想請他們講一講。

尼米茨沉吟半天後開了口:“單純從實力上講,我軍大西洋艦隊是不如軸心艦隊主力的,我軍只擁有4艘戰列/戰巡,只相當於軸心的一半,我軍擁有的艦隊航母與對方雖然一樣,但考慮對手擁有2艘裝甲航母且作戰經驗更為豐富、艦載機飛行員能力更強,實際我軍居於下風;對手還擁有9艘護航航母,雖然我們能拉出至少1打以上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但上面飛行員卻是個大問題……”

這個意見得到了克拉克的承認,不過他的意見顯然側重點不同:“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爭奪進行海軍主力艦隊交戰我認為短時間內顯得急躁了點,但海軍派遣有力作戰力量協助陸軍進行防禦是不可或缺的,至少輕型軍艦、魚雷艇、潛艇應該去破壞德軍運輸與後勤部隊……同時空軍應想辦法揍沉1-2艘航空母艦,改變敵我力量對比……”

阿諾德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軍在島上作戰飛機一共就只有200架,應付圭亞那的德軍陸基飛機已極其吃力,根本沒有能力應付來勢洶洶的德軍主力艦隊——那意味著至少600架飛機!我的意見是在保存有生力量的情況下撤退!”

撤退這個意見得到了馬歇爾的認可,他認為島上守軍只有3-4天的抵抗能力,沒等大西洋艦隊主力趕到,說不定德軍已拿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了,然後艦隊又要遭遇優勢德軍以及前出部署在該島上德軍空軍的雙重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