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背鍋俠杜威(9)

杜勒斯想與裏賓特洛甫會面的要求得到了積極回應,不過裏賓特洛甫表示自己目前正在愛爾蘭訪問,隨後還將陪同元首去冰島和丹麥考察,回德國至少要1月20日後,如杜勒斯願意,可在1月21日-27日的窗口期會面,具體地點和日期隨杜勒斯挑,德國給了3個建議:瑞士、葡萄牙、西班牙,同時明確保證杜勒斯的飛機安全。

杜勒斯對此雖心急如焚,卻知道沒辦法著急——現在德國人等著吞下冰島和丹麥呢,哪有功夫來計較和美國的停戰協定?再不情願也只能等著,好在他也要與俄方(東俄)談一談“交易”的事,便敲定1月24日在葡萄牙裏斯本碰頭。

裏賓特洛甫真抽不出時間麽?顯然不可能,拜訪英國與愛爾蘭後,他的外交任務其實已經結束,霍夫曼之所以不準備讓兩人早些見面,無非是為即將開展的軍事行動打馬虎眼——1月10日,馬沙爾和小澤就要率領休整一新的軸心聯合艦隊主力再次啟航去中美洲作戰,對美國人能騙多久就騙多久。

情報顯示美軍新建成軍艦已服役,數量、艦艇種類不知,但霍夫曼知道“餃子級”厲害,雖然情報語焉不詳,但他認為大西洋艦隊初步具備了與軸心一決高下的能力。美國人不想冒險和軸心打一次海上總決戰,德國同樣也不想,反正靠陸空軍就能吃定盟軍,何苦多此一舉?所以他交代馬沙爾和小澤的任務很明確,掩護隆美爾所部展開攻略,除非必要,不打決戰。

對此馬沙爾、小澤和克蘭克三人已心領神會。

由於形勢變化很快,斯普魯恩斯極力主張的南美戰役從一開始的非主流到最後初步獲得了參聯會有條件通過:如德軍只從陸上發起進攻,則大西洋艦隊不必出動,只以輕型軍艦和潛艇破壞之;如德軍大舉出動艦隊去進攻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或格林納達,則大西洋艦隊要予以堅決反擊。

這其實是折中方案,陸軍最開始很不滿意,但德軍出現在新幾內亞的局面把他們唬住了,這意味著澳新一線將遭遇重大挑戰,而堀悌吉從夏威夷方向撤走艦隊主力轉而去攻打斐濟、新喀裏多利亞和薩摩亞等地更加劇了這種恐慌。

這種恐慌意味著大西洋艦隊的地位更加突出,沒有太平洋艦隊牽制,日軍現在澳新與太平洋一線為所欲為,如果沒有大西洋艦隊牽制,德軍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更將為所欲為。

現階段力量不足的大西洋艦隊面對兩個強於自己的對手,別說不能敗,連“慘勝”或“中勝”都不行,必須“大勝”或“無損”——而這基本是做不到的。哪怕陸軍再不滿意,也不能拿前途冒險。最後勉強達成一致意見:如無必要,陸軍再竭力防守4-5個月時間,等待海軍力量進一步膨脹。

由於美軍在澳新外圍只有數量不多的駐島部隊和航空兵力,沒有主力艦隊掩護,日軍打這三塊地盤很容易,到1月7日,從新幾內亞出發轉場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今村均中將就收獲了第一個目標——美屬薩摩亞!

上面近3000名陸戰隊員雖全力抵抗,但他們並不是擁有聯合艦隊主力掩護的日本陸軍對手,讓堀悌吉等人感到意外的是,這次美國守軍沒再輕易崩潰投降,而是頑強抵抗了2天,幾乎逐寸土地展開爭奪,個別關鍵位置防禦工事陸軍是純粹靠大和級460mm艦炮硬啃下來的,最後打到剩500多人時才投降。即便這樣,急於求成的日軍傷亡最後依然超過1500人——相當於夏威夷戰役戰損的三分之一,可夏威夷日軍已解決了2萬余美軍。

這加劇了堀悌吉的擔憂,也給今村均敲響了警鐘:擁有絕對優勢打薩摩亞尚且如此棘手,吞掉澳新肯定難上加難。鑒於聯合艦隊自從中途島戰役以來連續作戰,堀悌吉考慮在拿下斐濟後進行短期休整,部分軍艦去特魯克補充物資並對軍艦進行戰地維護——相對而言,特魯克擁有比較完善的設施。

這種高壓態勢一方面讓人在悉尼的艾森豪威爾愁白了頭發,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參聯會的激烈爭吵。

有人說這是軸心佯動,實質是要掩護德軍進攻中美洲與加勒比海;有人表示這是軸心即將在太平洋聯手進攻的態勢,中美洲與加勒比海才是牽制與佯動;還有人說是軸心即將兩面開弓,即德日即將展開雙線合攏,不給本方以喘息機會。

這讓杜威和杜勒斯也感覺壓力很大,在日本拒絕美國的反建議,堅持要得到夏威夷群島後,杜威便知道與日本的和平暫時是不可能了;而與德國的和平,有賴於杜勒斯在半個月後與裏賓特洛甫的接觸結果,現在橫亙在美德之間有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是紐芬蘭。關於英國即將舉行北愛爾蘭公投與紐芬蘭歸屬問題,美國非常緊張,丟掉北愛爾蘭意味著大不列顛必將從紐芬蘭獲得補償,而以現在歐洲聯合部隊、歐盟的架勢,一旦紐芬蘭入英,則意味著歐洲將來直接會把槍口頂在美國腦門上,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不過杜勒斯比較務實的是他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美國承認紐芬蘭歸屬於大不列顛,但除了民事警察外不駐軍,作為對等交換,美國承諾(其實是替代加拿大承諾),不在愛德華王子島上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