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背鍋俠杜威(4)

實際上眾人也對美軍前段時間的反應表示奇怪:在紹肯左翼集群貫穿巴西北部時,盤踞在累西腓的李奇微所部居然絲毫不加阻擾,任由德軍通行。按當初兵力估計,德軍只有不足6萬兵力(另有3萬巴西軍德軍從不計算在內),而美軍在累西腓一帶至少超過20萬,即便這樣,美軍還是眼睜睜看著德軍大搖大擺而去。

對美軍當初巴頓所部如此冒進,現在李奇微所部又一反常態如此保守的心思,眾人都覺得捉摸不透。隆美爾一開始確實動過伏擊累西腓美軍的念頭,在右翼安排了從馬島轉場而來的曼陀菲爾所部,結果美軍就是蹲在烏龜殼裏不動,迫使他最終放棄。

在將部分巴西國土交由巴西軍隊守衛後,隆美爾對南美集團軍重新進行了兵力編組,恢復野戰兵團態勢,左右兩個集群各獲得2個重裝甲營、1個裝甲師、1個裝甲擲彈兵師和1個步兵師的兵力,隆美爾所在的指揮部還擁有1個重裝甲營和3個海軍陸戰旅的兵力,總人數大概是12.4萬人,這構成了南美集團軍的進攻梯隊。

12.4萬人看著兵力不多,但經多次補充後的機械化裝備卻多如牛毛,這12萬部隊總共擁有1138輛各色坦克/坦殲,大部分都是戰鬥力強悍的虎、豹,虎2、3與4號H型各為200多輛,除此之外,還擁有大量的自行火炮和裝甲車,除重型大口徑榴彈炮(指203mm級別的陸軍拖曳式榴彈炮)不如外,其余配備標準遠遠超過了非洲集團軍鼎盛時期,甚至當初4個裝甲集團軍也沒這麽多坦克和裝甲車輛,論人均裝甲車輛擁有率,除了雷神之錘就是南美集團軍了。

這也是隆美爾對最高統帥部只給12萬人表示滿意的地方——再多可真要維持不過來了。

為配合南美集團軍攻勢作戰,空軍還分4次增兵,總共向南美派遣了1600余架飛機,除近200架對地攻擊機直接配屬外,另外1400架中至少有900架隨時可以支援隆美爾,為保護龐大的機場、機群和物資線路,南美集團軍還有6萬人的駐守部隊,他們將與巴西軍一起負責駐紮——高斯猜想這是美軍不敢進攻的原因所在,把這些兵力計算在內後,南美集團軍與累西腓美軍總兵力一樣多。

德國根本不知道在美國內部目前流傳著“克拉克公式”,別說那6萬防守梯隊、3萬巴西軍美軍不敢忽略,就是那12萬野戰進攻梯隊,按美軍當時標準都要準備36萬部隊(現在要48萬了)才能打打看,哪怕李奇微、史迪威都不信邪,也不敢輕易嘗試。

除此之外,在阿根廷到美洲共和國再到巴西裏約熱內盧一線的漫長防線上,還將部署大約14萬部隊,準備交由保盧斯統一指揮——補給優先級和機動能力遠不如南美集團軍,但對即將走馬上任的保盧斯來說,這14萬部隊異常寶貴——這可不是隨意湊數的兵力,全是精銳一線,有不少當初還是他在斯大林格勒中帶過的第6集團軍所部,指揮起來非常熟悉與得心應手。

這14萬軍隊將構成美洲共和國的武力基礎,並維系阿根廷與巴西的防線,為隆美爾提供側翼支持,一旦美軍置隆美爾不顧突然來進攻德軍柔軟的下腹部,軸心也有辦法應對之。

即便南美方向已是精兵猛將雲集,閑不住的古德裏安依然想到美洲來“搶生意”——希望用雷神之錘集團軍和閃電戰2.0戰術去對付李奇微那20多萬部隊,爭取把快速反應部隊的套路練得更“熟悉”些,反正南非戰役打完,雷神之錘集團軍空閑下來了,但經陸軍總參謀部反復評估,認為在4月份前,德國不可能拉出足夠的補給運輸能力用於該集團軍轉場。

得益於東線後勤保障得力,原元首首席副官施蒙特已晉升為上將,前幾天剛從東線軍需總監提拔為負責陸軍軍需的副總參謀長,雖然排名還比較靠後,但這個實權派掌握著全軍軍需管理,又是元首身邊人,沒有人敢於小看。他認為打南非前足足調集了2個月運力且距離石油產地很近,如要運到美洲,至少要準備3個月時間,短期內並不現實。

真要打累西腓,還不如用這個運力給隆美爾再加一倍人馬,讓他直接指揮去打算了,這調子也得到了蔡茨勒大將的認可——東線打贏後,一大堆有功將領都升了官,不過卻不符合霍夫曼的胃口。

在霍夫曼的設想裏,累西腓美軍留著還可以釣一釣美國人的魚,一下子解決了萬一美軍退回本土當縮頭烏龜怎麽辦?所以他打算先放一放。

不過又不能真對這個重兵集團不聞不問,所以他也要考慮系統的解決方案,於是古德裏安便從元首這裏得到了保證:如果將來要打李奇微,他古德裏安一定是首選!這個口頭保證比什麽文件都管用,古德裏安心滿意足地回國度假順便總結南非戰役的經驗教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