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在大不列顛(18)

這60萬損失不像東線德軍那樣是損失一點補充一點再損失再補充的累計傷亡,這60萬中有80%部隊是一次性損失掉了,哪怕重建也只有番號而沒有靈魂,這對戰鬥力是毀滅性的打擊。

這批部隊雖只占600萬陸軍兵力的10%,但全是陸軍中勉強還稱得上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現在美軍除李奇微在累西腓統帥的近20萬兵力、在澳新一線的10多萬兵力和在中美洲一線幾萬兵力還勉強算有點戰鬥力外,國內到處都充斥著裝備精良、後勤優渥、身體素質都算不錯,偏偏沒丁點戰鬥經驗的新兵蛋子師。

這也是為什麽每到關鍵時刻,美軍只能想辦法先保護軍官撤退的緣故,華盛頓也知道這種行為傷士氣,但完全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如果連軍官都保不住,誰來統帥這群初哥?毫不客氣地說,不說前後作戰5年、身經百戰的德軍精銳,就是目前跟著德軍在東線打醬油的黨衛軍美利堅集團軍放回美國國內現在都能算一等一的精銳了。

只有李奇微統帥的兩個空降師先後與德軍連續交手數次且場面不落下風,還得到重整、整補與學習的機會,成長非常快,算得上唯一能與德軍正面對敵的部隊——可這種部隊實在太少,在600萬美國陸軍中連1%都不到,麥克阿瑟心氣再高也沒辦法。

所以金上將激將法一出,陸軍方面啞口無言,最後只有等和拖。

當然海軍也沒把話說死,海軍依然準備和軸心聯合艦隊較量一番,不過時間初步定在1945年4-5月份——那時大西洋艦隊大概能湊齊10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和相關戰艦及配套飛行員,同時斯普魯恩斯和特納估計大西洋方向的軸心艦隊航母應該不會超過7艘(目前5艘),美國擁有50%左右的優勢;同時空軍如無大變故,至少能恢復到5000組以上兵力,這又會極大緩解壓力。

參聯會的一致意見和金上將考慮得差不多:在1945年5-6月份發起對德軍艦隊進攻,爭取打一場“兩敗俱傷”的決戰,排除德軍後續援兵和海上優勢後再動用充分的陸軍兵力進行圍毆,對個別實在拿不下的據點,如果“曼哈頓計劃”研究的原子武器初步成熟,就準備試驗性地來一發尋求“最終解決”(美軍現在還不明白原子彈的威力,只把它當做大殺傷力的特殊炸彈),爭取用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南美反擊戰讓德國意識到美國的厲害,然後雙方坐下來簽署比較體面的和平條約。美國再拼命攢上1-2年軍艦和飛機去對付日本,爭取把對方推回到澳新和東南亞一線——這樣在杜威第一個任期結束、即將尋求連任之際,美國可獲得一個不錯的戰略格局,也能便於杜威謀求連任。

至於是不是能把日本徹底打垮,取決於戰爭形勢和德國的態度。在參聯會的設想裏,要反推德國已不可能,雙方隔著大西洋互相叫板大概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南美南部默許德軍保留美洲共和國),日本相對而言更脆弱、更容易解決一點,一旦美軍占據上風,能恢復對遠東一線進行物資援助,就爭取再次武裝中國和東俄,用他們源源不斷的力量去對付日本陸軍,美國只專心對付聯合艦隊。

將來或是消滅日本,或是打垮日本使其不再構成威脅,那時美國就可以帶俄國、中國一起與歐洲聯盟抗衡,耗上10-20年,用美國龐大的工業和經濟實力和歐洲聯盟打“軟戰爭”,一等形勢有利再行反攻。

後面的“宏大”設想對杜威來說太過遙遠,但在第一個任期結束前扭轉局面並恢復大致平衡的設想還有一定吸引力,這也是他最終捏著鼻子決定當縮頭烏龜的原因所致。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夏威夷方面現在一天都多撐不下去,12月23日白天,日軍徹底占領了拉奈島和莫洛凱島,駐守兩島的數千美軍或死或降,日本由此將瓦胡島和夏威夷島兩個方向的美軍分割包圍,現在美方只擁有瓦湖、夏威夷和毛伊島三個大島了,而新得到援軍和物資補充的日軍下一個攻擊對象明顯就是毛伊島。

與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崩塌的防守局勢相比,目前對夏威夷方向的物資輸送就更難辦,潛艇輸送只成了一次,只怕下次再成已來不及了。

按照特納的部署,美軍仿效瓜島時期的日軍,利用高速驅逐艦出動“舊金山特快”和“洛杉磯特快”,不知是美軍運氣不好還是美國海軍夜視能力實在太差,總之效果很不好——參與行動的8艘驅逐艦被日軍擊沉3艘,2艘無功而返,只有3艘沖進了目標範圍並成功輸送了物資,可沖進去只能有個心裏安慰,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

現在籠罩在夏威夷上空已是一片愁雲慘霧,據說某些人士已哭泣著央求島上日裔告訴他們書寫“歡迎”日軍標語和其他迎接方式,甚至偷偷摸摸囤積日本旗以顯示自己“良民”身份,對這種動搖軍心士氣的行為,杜立特等人也不想認真去查——對平民苛求責備有意思麽?保護不了平民才是軍人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