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8)

早些時候斯大林老爹苦苦阻擋著數百萬軸心軍隊,屢屢失敗而被美國嘲笑,視蘇聯為大包袱,甚至讓美國懷疑自己援助蘇聯是不是值得。真的結束東線戰爭,讓德國把幾百萬軍隊從俄國抽走並施加其他方向時,美國馬上感到壓力陡增。

在冰島、南美、南非一系列戰役慘敗後,參聯會對蘇聯紅軍的戰鬥力評價變得更高——不是斯大林老爹不能打,而是元首開掛實在太厲害。比蘇聯裝備更精良、物資更充分、人員更齊整的美軍不也照樣被德軍打成一團屎麽?戰場表現甚至比俄國人還差,至少紅軍在1944年春夏之際還好好反攻了一陣——打垮了土耳其,收復了中亞、裏海、高加索,如果不是斯大林老爹後續力竭,倘若不是德軍投入了雷神之錘集團軍這種可怕的部隊,這條戰線輸贏還不好說。

反觀美國,只有一路退退退,丟了冰島,丟了非洲,現在眼看連南美和夏威夷都要保不住了,有什麽資格嘲笑蘇聯紅軍?

說句良心話,蘇維埃完全抵抗到了最後一刻——這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對軸心造成的傷亡能與蘇維埃相比,也沒有哪個國家承受了比蘇聯更大的傷亡,如果不是蘇維埃這種特殊體制,換成英美面對這一切早就垮台了。

所以杜威正式就任總統後,參聯會和他的心腹一再認為蘇聯有繼續聯絡的必要,特別是美國通過秘密渠道表達希望與蘇方繼續合作的願望受到對方熱情歡迎後,這種必要性就更加突出。

繼續合作當然與過去的全面盟友有很大不同,大規模物資交付不可能,租借法案也不再適用,但小規模來往卻可以。比如美國從中國撤出飛行員和軍事人員就得到了俄方大力幫助,又比如斯大林老爹批準向美國交付了一批繳獲的德軍裝備、蘇聯IS坦克、T-43坦克和有關圖紙資料的行為使聯系更加密切。

美國在飛行員運輸成功後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是希望建立美、蘇、華空中航線,以東俄領土為航空中轉場;第二是希望在東俄遠東地區建立潛艇補給基地、部署大功率雷達和長波電台;第三是希望蘇維埃派空軍人員到美國以個人或志願軍名義參戰,或者幹脆混入“中國援美航空先鋒隊”一起作戰。

對後兩條要求,唯恐引火燒身的斯大林老爹都委婉地予以拒絕,但對第一條要求卻爽快答應下來。

阿留申群島被日軍占領後,現在美國勢力要到亞洲來只剩下唯一的一條路——從美國、加拿大飛阿拉斯加,從阿拉斯加飛勘察加半島進入蘇聯境內,然後再輾轉進入中國,難度比阿留申群島航線又提高不少。

莫洛托夫在溝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對第三條進行了靈活變通,一方面和斯大林溝通認為讓飛行員執行飛行任務、保持狀態有好處,一方面又和美方溝通直接參戰的困難——日蘇畢竟是中立國,現在關東軍威脅很大,不能給日本挑起戰爭的借口。

經他反復斡旋,斯大林破例答應派遣100-200個俄國機組執行這條航線的運輸飛行任務,但不包括作戰,美國空軍馬上歡天喜地予以同意——這意味著他們能騰出至少100多個熟練機組用於國內其他航線,這對於目前熟練機組只剩2000多個,且還有部分陷在夏威夷不能動彈的美國空軍而言完全是雪中送炭。

斯大林派出的都是當初飛大型轟炸機的精銳機組,為表感謝,美方不僅參照本國軍銜外加作戰津貼給紅軍飛行員們發美元工資,還送了一批技術圖紙、實物和其他商品,雷達領域的收獲只是其中一部分。

作為傳統布爾什維克,對資本主義糖衣炮彈的必要警惕還是不能少,這批拿美元工資的飛行員全都精挑細選過,清一色布爾什維克黨員或共青團員,且通常都有親人犧牲——政治上特別可靠,他們的美元工資也只能記個賬,實際拿的還是國內盧布,美元全被用於購買國內急需的物資。

考慮到東俄經濟困難,為給對方一些額外補償同時又不必觸動國會某些議員敏感的神經,頗有外交頭腦的克拉克中將發明了物資補償貿易法(又稱青黴素法)。

每次伴隨飛機從美國飛來,除必要燃油和物資外,總利用富余運力搭載一箱又一箱美國民用物資——全以出廠成本價賒銷給俄方,什麽稅收、運費、人員工資、保險費統統忽略不計,且以俄方拿到手才計算。

俄方對這批緊俏物資部分自己留用,大部分轉手賣到中國市場,由於物資當中占據絕對大頭的是青黴素,所以被形象地稱呼為青黴素法。

通常這種貿易不計運費的利潤率是150-200%,等於東俄每次可空手套白狼賺到一大筆錢——一架B-29或C-54運送的貨物少說也值100-200萬美金。蘇維埃一般自己留下20%,其他全通過秘密渠道運到中國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