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0)

美國在噴氣機領域與德國有18-24個月的技術水平差異,美國自己開發的P-80流星依然趕不上英國開發的格羅斯特流星,而後者還不及Me-262水平。

換而言之,到1944年12月,相對已裝備了Ta-183的德軍,美軍在噴氣機領域整整落後了2年。和平時期這個2年無關緊要甚至不足掛齒,在戰爭特別是世界大戰的時候,可真是要了命——恰好美國在重型坦克領域的差距也是2年。

當然,這種差距不會線性發展,美國同樣也在奮起直追。獨立空軍籌建後,“病愈復出”的阿諾德上將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新一代噴氣戰鬥機裝備。原本在Ta-183烏鴉未露臉前,美國對下一代新飛機寄予厚望的是F-84雷電噴氣,但南非戰場見識過烏鴉後,空軍緊急啟動先機噴氣機招標。

結果招標工作剛啟動了3天就鬧了個大烏龍,聽到空軍信誓旦旦啟動新一代噴氣戰鬥機招標,然後吹噓各廠家快速響應,不到3天就準備了有關申報材料的“壯舉”,尼米茨本能地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不過他沒多說什麽。

心思縝密、目前負責統籌海軍後勤與裝備的斯普魯恩斯回去後越想越不對,終於想起來:海軍前期已啟動過艦載噴氣機4個招標項目——NA-134項目。什麽“快速響應的壯舉”,這分明是幾個不良廠家把海軍標書修改一下又送到空軍那去騙錢!到時候同樣一架飛機,從海軍撈一筆錢,從空軍再撈一筆研究費。

“這幫狗娘養的資本家!”知道原委後,杜威生氣地拍了桌子,倒不是他對多出錢表示不滿,錢是小意思,關鍵時期還玩小手段,傳出去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阿諾德的臉色迅速陰沉下來,本來陸海航不太喜歡用對方飛機(該傳統保持到了現在),像海航的F4U陸航就完全不用,但聽斯普魯恩斯的意思,這4個廠家全部用海軍艦載機在糊弄他,這讓他如何不氣得暴跳如雷?

當然,這批廠家肯定會做些調整,同一架飛機一定會被他們搞出什麽空軍版、海軍版來蒙混過關,就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還在生產車間裏故意設立兩個廠區——海軍作業區、空軍作業區。

明明同樣的東西偏偏要搞出不一樣來。這是三菱、中島等飛機公司原來應付日本陸海航的辦法,沒想到美國人居然這麽快也學會了。

杜威顯然不這麽看:“大家要精誠團結、共渡難關,現在不要區分海軍的、陸軍的,都是美利堅軍人,都是為了國家,一定要相互配合!”

平時這種話說一百遍也沒有效果,現在情勢如此危急,哪還容得阿諾德挑三揀四,立即表態同意和海航一起確定下一代主力噴氣戰鬥機規格與項目。

經過前期海軍招標結果和專家們連夜紙上談兵,最終空軍和海航聯手將北美公司的XP-86確定為下一代噴氣機重點項目,要求到3月份必須完成原型機制造,這個時間點倒是比德軍第二代單發噴氣機的改進型P.1101項目要快不少。

為表示重視,杜威以總統之尊親自給北美公司老板打電話,讓他不惜一切代價務必抓緊,至於海、空多頭申報的事暫時就略過不提——反正他不提也有人會私下說。

可惜飛機設計很快能推進,發動機問題卻不太好解決。大概美國在傳統氣冷領域獨步天下時間太長,再加上液冷領域英國方面的幫助,以至於他們一直忽視了噴氣發動機的研制,盡管奮起直追,發動機水平與德國差距還非常大,這種差距當然也反映在火箭和巡航導彈上。

對飛機尤其是戰鬥機而言,發動機就是生命,德國噴氣機采用的基本都是軸流式噴氣發動機(最近也從英國獲得了離心式發動機的技術資料),而美國噴氣機因為受英國影響,現在采用的、預研的全是清一色離心式發動機。

雖然離心式具有構造簡單、上手快的特點,但後世主流噴氣發動機全部是軸流式——因為這項技術升級空間很大,可以持續發展提高功率重量比,離心式到一定階段就只能停滯不前了。好比走路,軸流式是正路只是走不快,離心式是捷徑,但卻是斷頭路,到一定程度要重新繞回來走軸流式的道路。

德國已在發動機領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未來世界坦途基本鋪設;英國已初步摸到天花板,正琢磨著艱難的轉型;美國連天花板都沒碰到,還在沾沾自喜自己的進步;至於日本,完全是德國在帶著他玩,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蘇聯與法國根本連入場的資格都還不具備,不過算是摸到大門把手了……

F-86的定位基本和烏鴉差不多,而霍夫曼親自過問的P.1101項目已著眼於全天候、超音速、視距外、數據鏈、精確打擊作戰了,這根本就是兩個時代的產品。F-86現在確定的指標尚且弱於烏鴉,更不用說對付P.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