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閃電戰2.0(5)

夏威夷兩個小島被占領,讓參聯會意識到情況不妙,日軍並未放棄大規模進攻戰役企圖,從側面驗證了日本開價索要夏威夷不是心血來潮,而南非戰場上傳來的消息才真正讓人寒徹心扉。

1944年11月5日淩晨4:30時分,近50萬德軍在漫長的等待與部署後,終於發起南非戰役。

躊躇滿志的古德裏安剛在莫桑比克指揮部裏宣布:“進攻開始!”,下一分鐘,就有上千的飛毛腿和蠶式開始升空。

為支持戰役需要,德軍把後方近2個月制造的大部分火箭產量全輸送到南非前線。東線戰役結束後,德國軍備生產重心發生重大變化,除自行火炮、坦克炮、無後坐力炮外,其余傳統拖曳式火炮、步兵炮生產基本停止,上到150mm口徑榴彈炮,下到80mm口徑的迫擊炮,後續訂單被軍備部陸續取消。

倒不是德軍迷信火箭,認為今後作戰用不著火炮,而是從英國拿到的英美火炮、法國前期訂單履行、東線陸軍裁撤後擁有的火炮已遠遠飽和超過編制,不再需要生產傳統火炮。

但軍備部顯然也不會讓斯柯達、萊茵金屬等一幹公司空著,便在收取技術授權費用後,將火箭生產標準規範傳授給了他們,讓其按圖生產。

除火炮公司外,軍備部也對航空訂單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原本全德+意大利飛機生產量已突破5000架/月,現在顯而易見不需要這麽多,除艦載機、新型噴氣機、專業飛機因換裝、海軍、外銷因素繼續大力生產外,其余型號產量進行了微調,施佩爾將月產量目標下調到3500架左右,空余生產能力轉行入火箭生產。

對航空公司而言,轉行生產火箭比火炮公司難度更低,特別是蠶式火箭看上去就像一架無人駕駛的飛機,因此巡航導彈訂單全發給傳統航空公司。施佩爾對他們的要求是從500枚/月起步,連同配套公司逐步將產量提升到2000枚/月。

至於擁有精密裝配能力的火炮公司重點攻關飛毛腿彈道導彈、冰雹反輻射導彈生產,軍備部對飛毛腿量產的需求是400枚/月,但實際生產能力不到200枚,施佩爾和布勞恩都急於將佩內明德基地內附屬導彈生產能力轉移出去由其他公司承擔,以便在基地內生產威力更大、射程更遠、性能更先進的導彈。

各公司對生產導彈都興致高昂、拼勁十足,與飛機、火炮顯著不同的是,導彈屬於一次性產品,雖價格略低,但一打仗就消耗,能源源不斷產生訂單流——火炮可用好幾年,飛機理論上也有一年以上壽命。在他們眼中,用導彈打仗和從空中撒錢沒啥兩樣。

更妙的是,導彈目前是德國獨家產品,火炮與飛機還有英國、法國、意大利乃至美國、日本競爭,價格上不去不說,剛打完仗,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庫存要消化,而導彈完全是全新領域,不但今後外銷沒有競爭對手,而且其他國家都沒有裝備,一想到全世界軍隊都是自己的潛在客戶,軍火巨頭們就激動得渾身發抖——這都是白花花的錢啊!

平時總愛討價還價的他們現在對經濟元首施佩爾的命令毫不猶豫執行,半點眉頭都不皺。

現在,在南非夜空中飛行的導彈就價值1億多帝國馬克,等一落地炸響,就意味著相當於350輛虎式坦克損耗掉了,而為把這“350輛虎式坦克”損耗掉,後方還要配備價值近4億的發射車、履帶車、鐵路機動發射車、發射陣地和人員物資等,即便這筆錢不會一下子就耗完,綜合下來單次投入至少還要額外加上8000萬馬克,等於南非戰役這麽浪一把,2億馬克就撒出去了!

連古德裏安這樣見慣大場面的元帥對此也極為咂舌,但霍夫曼讓他別多想,著重強調:閃電戰2.0只要成功,就代表未來戰爭發展的方向,隨著技術進步和精度提高,導彈會越來越貴、耗費越來越低。

這句話最初讓所有人都為之一愣:導彈越來越貴和耗費越來越低豈非自相矛盾?

但霍夫曼不這麽認為,他給將領們上了戰爭經濟學的課:目前導彈精度低,所以采用飽和覆蓋發射,如導彈精度能提升到圓概率偏差幾百米甚至幾十米,還需如此費力?比如炸一個堡壘,第一發先鉆一個窟窿,第二發從前面窟窿中鉆進去爆炸,2發就保證解決問題,換普通航彈或炮彈需耗費多少?

所有人都聽得目瞪口呆,表示不可思議,這也太神奇了,演習都不見得能辦到。

霍夫曼只笑笑,裝神棍地表示他們一定可以看見,再說不是已有現成例子麽?——夜間用重型轟炸機去炸美軍護航航母,如用普通炸彈,水平轟炸命中率只有1%,但用上紅外制導,命中率一下子提高到15%以上,難道一顆紅外制導炸彈比15顆普通炸彈還貴?

見眾人還有顧慮,霍夫曼又舉出第二個例子證明科技進步帶來戰爭模式和經費消耗的改變:“上次大戰要擊沉一艘戰列艦,需要軍艦主炮進行數十輪甚至上百輪對轟,但這次戰爭使用俯沖轟炸機和魚雷機後,一艘幾萬噸排水量的巨艦只要吃上十幾顆重磅炸彈或幾條魚雷就幾乎都不能用了。如把俾斯麥號放在一戰,說不定打滿全場都不會沉,現在還不是被‘小蒼蠅’們給搞死?如果火箭打得準,俾斯麥號能承受幾發飽和攻擊?我看10發都熬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