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捷號作戰(12)

兩人商議後得出解決辦法:一是由杜立特派遣偵察機去拍攝照片,由海軍專業人士根據照片研讀海面上究竟有多少日本軍艦,這會比較準確;二是由英格拉姆代表海軍“綜合”這些互相抵觸、狗屁不通的戰報向華盛頓和哈爾西通報比較可靠的情報——真難為了這個太平洋艦隊司令。

英格拉姆根據參謀們的建議並結合本人經驗,綜合報送了一個他認為比較靠譜的日軍艦隊構成:

各型號航空母艦25艘以上,其中艦隊航母6-8艘;

戰列艦(戰巡)1-2艘;

輕重巡洋艦14-16艘;

驅逐艦、護衛艦等輔助軍艦60艘以上;

預計各類型飛機700-800架。

最後這數字純粹是英格拉姆估計的,不過杜立特認為很可靠:25艘航母難道連700-800架飛機都沒有?清晨日軍已派出2波龐大的攻擊群,飛機總數在400多架(實際340余架),防空中又通報有幾百架飛機,再加上一些後備,700-800架是很自然的結論。

退一步說,假設這25艘航空母艦全是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就能有將近750架飛機!哈爾西的TF50艦隊不也帶了2艘埃塞克斯級+12艘卡薩布蘭卡級,擁有將近550架飛機麽?日軍有700-800架很正常。

基於該判斷,兩人對上報的戰果進行了適當縮水:

珍珠港防空作戰中我軍擊落敵機近220架(實際第1、2攻擊波合計損失不到120架),第一輪反擊擊落對手70余架(實際不到20架),整體擊落日軍各型號飛機300架,預計對手剩余400-500架飛機;

反擊作戰中,我軍累計投入179架各型號攻擊機、轟炸機,擊沉敵護航航母1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2-3艘;

擊傷巡洋艦、驅逐艦各1-2艘;

另擊傷不確定型號的軍艦2-3艘。

我軍飛機整體損失較多,需要增援。

經英格拉姆有效“縮水”,戰果離實際水平接近了一些,但還是高出不少,好在采取了“高估高戰果”的分析法,最後結論反而比較準確——堀悌吉手裏林林總總各類飛機加起來還有439架,正好落在400-500架的區間裏。

這數字和敵情估計報到華盛頓後嚇了所有人一大跳。聞訊趕到參聯會的杜威更惱火,認為陸航失職——這麽龐大的艦隊為什麽沒發現並提前預警?阿諾德有苦說不出,這段時間夏威夷為保護出港的TF50和接應運輸艦隊,重點防範夏威夷東、南兩面,堀悌吉又是在傍晚時分才進入900公裏防空圈的,陸航根本一無所知。

看到這個規模,斯普魯恩斯的臉色就變得很難看:“如此一來,假設日軍還剩余400-500架飛機,夏威夷的航空力量便不夠用。”

他分析得很細致:夏威夷戰前一共擁有1400多架飛機,在港口損失了160多架海航,在日軍突襲中被擊落了近70架戰鬥機,因各種各樣原因被摧毀在地面(燃油庫殉爆、日軍直接摧毀)的飛機300余架,然後剛才第一輪出擊又損失了100多架飛機,一口氣就掛掉了近650架,剩余飛機只有800架出頭。扣除近100架各種類型的水偵、運輸機、偵察機,真正能作戰的飛機還有700架出頭。

他得出一個頗為無奈的結論:“700vs400-500的優勢很不明顯,考慮到日、美飛行員水平差異,我認為哪怕我軍全軍損失,日軍還能至少剩一半!”

阿諾德點頭表示附和,珍珠港陸航本來還算精銳,但前陣子用機組換油輪導致陸航損耗很大——能飛遠距離的可都是熟練機組,補充一批新手後,素質直線下降。如果真用700去打400-500,只怕確實如斯普魯恩斯說的,按3:1交換比,本方全死光,日本還能剩200架。

不過斯普魯恩斯並不建議放棄,相反卻道:“這是個極為嚴峻的考驗,但同時也是個好機會,在這種這種局面下,龐大的日本艦隊不可能再悄無聲息撤走,在持續不斷的進攻中其艦隊損失必然不會小,我建議派哈爾西艦隊配合夏威夷守軍殲敵,他手裏還有500多架飛機,加上後我軍能擁有3:1的飛機數量優勢。”

“珍珠港燃油怎麽解決?”克拉克憂心忡忡,“我聽說中央燃油庫、重油庫全炸完了,還能支撐反擊麽?”

“珍珠港那30萬噸各類燃油確實差不多了,不過其他島基地裏還剩余一些,支持幾百架飛機打反擊沒問題,實在不夠,明後天請戰略空運部隊緊急送一批燃油和飛機散件過去。”

阿諾德無奈地只好點頭同意:現在兩個總統(杜魯門和杜威)已到暴走邊緣,參聯會各方面也壓力如山,陸航只有咬牙頂著,況且斯普魯恩斯說把艦隊派過去增援,好歹還能減輕陸航的壓力。

尼米茨聽到這個建議卻有些猶豫,李海知道他擔心什麽:他怕哈爾西打不過日軍艦隊,現在西海岸不僅有這支突然冒出來的龐大艦隊,旁邊還有兩支艦隊在虎視眈眈,沖上去對攻怎麽看都是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