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美利堅的前途(4)

“……喬治·巴頓將軍陣亡了、小西奧多·羅斯福將軍陣亡了,另外還有近4萬美軍官兵傷亡,杜魯門政權和華盛頓的新聞媒體將他們包裝成奮戰之死的英雄。

這點我不反對,大多數美國官兵在作戰時很勇敢、很機智,給我軍造成了不少麻煩,特別像巴頓這位資深將軍,是我們非常尊敬、重視的對手。非洲戰役時期,他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收攏了一批殘兵敗將並他們組織起來投入戰鬥,在巴西戰役時期,面臨我軍合圍的高壓態勢,他不但身體力行指揮戰鬥,在最後時刻還組織突圍部隊試圖為手下尋找一條出路。

很多被俘官兵得知巴頓陣亡的消息都泣不成聲,在他們眼中,巴頓是這支軍隊的靈魂,是這支軍隊的支柱,代表這支軍隊最積極向上、最富有活力的形象。

但英勇無畏只是他個人的寫照,並不是美軍軍官的典型,也絕非這個軍官團的主流。他與主流軍官團格格不入,他經常受人排擠,你們的媒體以前經常曝光巴頓這不行那不好,諷刺他是‘牛仔將軍’、‘魯莽暴躁’、‘青春期從未結束’,幾個幸存的警衛甚至透露巴頓一年前差點被免職——原因是因為他認真訓練部隊!

現在他一殉國,所有批評聲音都消失了,仿佛他自始至終是聖人,是美利堅一致擁戴的英雄——健忘與人格分裂莫過於此!

在包圍圈裏,整個第5集團軍最多時有擁有2個軍級、11個師級部隊番號,有關的軍長、師長、副師長、參謀長、集團軍各處長官等掛將軍軍銜的軍官將近30個,除戰死沙場的巴頓、羅斯福將軍和與我軍負責接洽投降的波克曼少將外,其余無一例外都在撤退的名單上,除少部分運氣不好在撤退時被我們擊落陣亡外,其余20多個將軍,拋下包圍圈裏5萬多浴血奮戰的弟兄,走了……

他們不但一走了之,還支使部下繼續賣命,號召‘抵抗到底’以便掩護他們撤退。

將軍們是這種模樣,校官們也好不到哪去。有些真相,杜魯門政權從來不會告訴你們,但我今天卻可以好好說一說。

被俘美軍官兵告訴我軍,馬薩諸塞州的理查德中校、德克薩斯州的霍克中校、艾奧瓦走的克倫特少校這三個人雖然上了陣亡名單,雖然還被華盛頓當局追晉了一級軍銜,但他們並不是在作戰中陣亡的,他們是被巴頓將軍下令由憲兵隊擊斃的,很多人都目睹了這場面。”

說到這裏,霍夫曼的演講略微停頓了下,收音機前的美國民眾的注意力全被調動了起來,連呼吸都急促起來。

“這3位校官,如果有心人願意去查查他們的底細就可以知道了,一位是國會議員的兒子,一位是德克薩斯州大地產商的兒子,一位據說是當地某個顯赫家族的後代,巴頓不是殺人狂,他為什麽要下令槍斃他們?就因為這幾個軍官自恃地位不一般、有後台、有背景,想裝扮成重傷員搶先撤退,被辨認出來後毫無悔改之意還百般抵賴,巴頓為嚴明軍紀才下令槍決的。

然後俘虜又告訴我們,巴頓將軍其實完全不必犧牲,他三番五次讓出自己的飛機讓其他人先撤退,不顧部下的苦苦哀求堅持留在包圍圈和士兵們同生共死,甚至有一次司令部警衛部隊想強行送他上飛機,他掏出手槍抵在自己太陽穴上,寧死不從。

——不該死的人死了,該死的人卻沒死。

這些逃回去的軍官搖身一變,過兩天又是軍長、副軍長、師長、副師長,又成為神氣活現的軍官帶士兵們來進攻我們——他們當然不怕,大不了可以逃走啊!

我原來一直不明白為什麽這些將軍能將‘堅持到底’、‘抵抗到底’說的這麽大義凜然、說的這麽義正辭嚴,嘴一張就來,原來他們所謂的底就是‘送死你先上,逃跑我先撤’,再怎麽打來打去,將軍們是不會有事的,杜魯門和參聯會的高官們是不會有事的,他們當然可以站在後面號召你們‘奮戰到底’——死的又不是他們!

我想問問數千萬最普通的美國家庭,這樣的‘奮戰到底’,你們要麽?

像巴頓這樣勇敢而富有犧牲精神的將軍最後終究還是陣亡了,是我們害死了他麽?

表面上看起來確實如此,擊中巴頓坦克的炮彈是由我軍火炮發射出來的,但如果捫心自問、深刻反思,就知道這絕不是導致巴頓陣亡的根本原因。

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根植於美利堅這套腐朽的政治體制中的腐敗、墮落、欺騙和忘恩負義!

這個政府和在幕後操縱這個政府的政客、財團,從來不是為美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打算,他們只是為自己稱霸世界的野心,為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在打算。上千萬美國公民、數千億美元投入這場戰爭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攫取這種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