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軸心的進攻(16)

“元首,日本人打下聖誕島了。”

霍夫曼點點頭:“堀元帥這一步棋走得很好,美軍目前在太平洋上沒什麽海軍力量,日本要占島,美國人根本攔不住。”

“但聯合艦隊的損失比預期要大,東京方面直言不諱地告訴我們損失了40萬噸船舶。”

“是美國潛艇造成的?”

“潛艇威脅不多,可能有3-4萬噸成績,日本也擊沉了好幾艘潛艇,主要是美軍飛機造成的。”凱特爾匯報道,“日本人宣稱他們擊落了美軍1200余架4發重型轟炸機(實際826架被擊落,另有203架返航後報廢),500架雙發中型攻擊機(實際391架)和至少300架戰鬥機(實際178架),總共2000余架戰果,重創了美軍陸海航。專家們分析後認為打個7-8折比較可信。”

“我們在南美的戰果要打幾折?”

“這個……可能也要打個7-8折。”凱特爾老臉一紅,由馬沙爾、隆美爾和加蘭德(南美戰區空軍司令)聯合遞交的報告宣稱半個月裏擊毀、擊落美軍各型號飛機3500架,自身損失不過400余架,還有一半機組人員最終獲救。

凱特爾認為水分很大,不過他是個聰明人,深知沒有戳穿的必要,南美戰役打得這麽順利和快速,說明作戰很成功,戰果浮誇一點又有何妨?

實際上德軍統計準確性比日軍還高一點,日本打8折是精確數,德軍戰果基本可打九折——美軍前後累計損失了3064架飛機。

在明確南美戰場優先後,為掩護陸軍作戰同時也為保護為數不多的熟練機組,阿諾德將大批菜鳥派上一線,特別最近一周的出擊中,美軍一線飛行員熟練機組只有20%,其余80%都是從未上過戰場,或只在戰區執行過有限警備巡邏任務的新手。

阿諾德知道他們對付不了德軍老鳥,但看在跳傘機組有一半能獲救的份上,指望他們能在激烈廝殺之余積累經驗——現在不通過實戰積累經驗,今後更困難。

德軍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瞬間又找回東線怒刷戰績的快感,甚至不顧疲勞為承擔出擊任務而爭搶,能擔任戰鬥機飛行員並存活至今的就沒一個是笨蛋,大家清楚地知道,隨著歐戰結束,德國的戰爭之路很快就要走到盡頭,南美、南非將是最後幾次大型戰役所在地,不趁這時候刷成績、撈戰功,難道還等停戰後苦熬?

現在戰功可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勛章和精神嘉獎,也不光是軍人榮譽和社會地位,那是和石油基金掛鉤的——軍功越高、份額越多,將來分紅也就越多!普通人不懂石油基金厲害,天天和燃油打交道的飛行員還能不知道石油這玩意有多寶貴,有多賺錢?

送上門來的人頭不要白不要,反正打下一架飛機點數一樣累計,誰能區分裏面哪些點數是老鳥,哪些點數是菜鳥?或許只有馬爾賽尤這樣高傲的超級王牌才宣布只打戰鬥機不打攻擊機,可馬爾賽尤全德國只有一個,連海航頭號王牌哈特曼不也在拼命積攢成績想把戰功勛章換成鑲鉆騎士十字勛章麽?更不要說國內一票夜間戰鬥機王牌聽說要去南美作戰,都削尖腦袋到加蘭德這裏請願卡位置要求出戰——聰明人多啊!

霍夫曼笑了:“美國人航空兵力要出問題了,半個月損失5500架飛機?哪怕打6折也是3000多架,美國人能生產這麽多飛機我不懷疑,可他們能半個月培養3000個機組?”

“絕不可能!”凱特爾斷然否認,“我們在東線和俄國人打了3年,費勁全力才培養了1萬多個機組,如果半個月就能培養3000個機組,我為什麽不把空軍再翻上2倍?反正我們一年開足馬力也能造5萬架飛機。”

霍夫曼點點頭:“告訴隆美爾,先吃第五集團軍,累西腓美軍不要這麽快急著吃掉,讓帝國再耗一耗美軍的飛行員,如果接著要打加勒比就會好打很多。”

“真要打加勒比?”凱特爾愕然,“我以為打下南美美國人就該明智地認輸了。”

“為什麽不打?”霍夫曼道,“不打難道指望美國人能乖乖把古巴、波多黎各、牙買加、洪都拉斯、巴哈馬、格拉納達、特立尼達、多米尼加等地盤都交出來?《開羅宣言》中讓古巴、波多黎各獨立難道不實現了?”

凱特爾倒吸一口冷氣,隨著戰爭不斷勝利,元首胃口越來越大:最早說美國人肯停戰的話雙方在南美各占一半勢力;現在說南美要由德國占主導,委內瑞拉和圭亞那必須德國主導;再打下去,美國人連中美洲和加勒比海都要和德國分割了,南美只怕美國要獨享……

霍夫曼沒注意凱特爾的神情,反而給戈培爾打了電話:“博士,我過兩天想對北美進行一次廣播演說,需要您幫我準備一些資料。”

“樂意效勞,您需要哪方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