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戰略防禦(4)

“你要退選?”當黨內高層聽到杜魯門這個表態時,無不震驚失色——這可是從未在歷史上發生過的情況。

“這是迫不得已、也是最理想的選擇。”杜魯門嘆了口氣,“南大西洋戰役失敗了,不管我們對外宣稱擊沉多少敵艦、消滅多少敵人,我們依然沒達到最初的目標:即在敵軍主力艦隊抵達前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消滅或重創敵艦隊。目前頂多算兩敗俱傷,甚至我們還吃虧些。”

“船台上不是還有大量軍艦?”

“沒有用的,來不及了。德軍主力艦隊可能十天後就會抵達,而我們另外2艘埃塞克斯級需要10月份才能拉出來打仗,到12月份才能有5艘航空母艦,堪堪與敵軍力量持平——誰知道德國人在今後幾個月會不會又拿出新的航空母艦。”杜魯門搖頭嘆息,“尼米茨將軍這次戰役並未有大的指揮失誤,官兵們也盡了最大努力,這就讓我感覺有些絕望——我不知道換誰能取得勝利,如果換人有用的話。”

所有人都感到無奈,杜魯門並不是非得要用李海·馬歇爾·金上將的組合不可,也不是非要尼米茨·哈爾西·斯普魯恩斯或艾森豪威爾·巴頓·克拉克萊指揮部隊,但他始終找不出能力挽狂瀾的英雄,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推薦能改變局勢的指揮官。

“所以杜威攻擊我們‘手忙腳亂、用人不明’並不是沒有道理,他不用說誰好,只要說誰不好就行……”杜魯門冷笑,“我想和他換個位置,讓他來體驗一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

眾大佬頓時沉默了,許久後有人問:“哈裏,您想好了?這對您的名聲可不太有利,他們會把膽小鬼、無能、懦弱等等帽子都扣在你頭上。”

“名聲?”杜魯門哈哈一笑,“他們打不倒我的,決定我名聲的不是杜威或共和黨人,是人民!是輿論!至於膽小鬼……呃……這頭銜給杜威還差不多。”

經過杜魯門解釋,眾人終於弄清楚他的布局: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辯論中,杜魯門將會唱高調,堅持抵抗、堅持戰爭,絕對不和軸心媾和,哪怕打上20年,死傷1000萬也不妥協……

“民眾和輿論一定會炮轟我說我是瘋子……但沒人敢說我是膽小鬼,我都打算打20年、死1000萬了,還想怎麽樣?”杜魯門的語調很陰冷,令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我們黨的路線是一脈相承的,從羅斯福先生開始就一直對德國法西斯、日本軍國主義保持高度警惕,堅決反對他們通過戰爭或用武力威脅改變世界秩序,但因為英法綏靖主義政治家對軸心的縱容,因為國內共和黨人和孤立主義的牽制,這個正確思路一直沒能得到貫徹,我作為羅斯福先生的繼任者,是捍衛而不是反對他的政治路線。”

杜魯門說話的這個語調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不像是民主國家的體制,倒像是某些極權主義的象征,什麽“繼承發揚、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不都是集權國家才有的套路麽?美國人民什麽時候懂這些?在美國,今天是民主黨,明天就可以共和黨,沒人說你叛黨,在蘇聯或德國你去叛黨試試看?分分鐘讓你進集中營。

“仗打得不好,這責任我承擔,我負責!但仗打不好是美國人不會打仗,不適宜打仗麽?顯然不是,是我們戰備工作不充分,是國防事業不完善,是指揮體系不獨立,是政治鬥爭和政客牽制太厲害。1939年德國動用大量裝甲部隊進攻波蘭時,美利堅還是個軍事小國,別說與軸心相比,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裝力量也超過我們;當德國人、日本人不惜舉債新建各類軍事武器,不惜發展各種軍事技術時,我們還在為預算平衡斤斤計較。”杜魯門兩手一攤,“光憑經濟就能稱王稱霸,這世界還要軍隊幹什麽?”

眾人一愣,又點頭稱是:美利堅一直都是經濟霸主,可不是軍事霸主。

他意猶未盡地痛斥:“正是以共和黨為代表的政客戰前不重視備戰,反對提高軍人地位、反對加強軍事指揮體系,一點點軍事預算都要和其他政策捆綁在一起才導致了這種局面。我會在競選辯論上要求進入全國總動員,實現戰時機制,全面加強監管,統籌一切工業生產和國防力量來應對這場戰爭,你們認為這個議案有可能被通過麽?”

大家不約而同地搖搖頭:開什麽玩笑,目前這種緊急狀態已有人在指責侵犯公民的自由權利,搞類似德國、蘇聯的總動員或者日本的軍國一體,還有“自由世界”這個名詞麽?

“那好啊,不想總動員就乖乖投降啊……反正德國人也沒說要侵占美國本土。”杜魯門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讓杜威反對吧,我期待他代表人民來否決我的建議。反正我哈裏·杜魯門是主張打到最後一槍一彈的,寧可站著死也不會在軸心面前低頭!這總統誰愛做誰做,或者,你們再推選一個候選人?”